全营官兵狂奔一刻钟左右,转过一个山脚,一个零星亮着灯光的村庄出现在不远处的山坳里。
四房梁,是皖东山区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山村,它静静地卧在群山的怀抱之中,宛如一颗被遗忘的明珠。全村不过几十户人家,错落有致的茅草屋和石头屋点缀在山间,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蜿蜒曲折的小路。这里的生活宁静而质朴,村民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然而,日军占领滁县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打破了这个小山村的宁静。村里大部分人在听到这个消息后,都惊慌失措地收拾好行李,纷纷逃离。有的选择去山里搭个简陋的窝棚,暂避风头;有的则远走他乡,投奔远方的亲戚。因为前几天从南京逃出来的人,已经把国都沦陷遭到大屠杀的消息,犹如狂飙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江北。那惨绝人寰的景象,让每一个听到的人都心惊胆战,就连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也陷入了人心惶惶之中。
但好在,当 809团的军需官们来号房子的时候,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没走。这些老人或许是因为舍不得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园,又或许是因为行动不便,无法长途跋涉。他们留了下来,与当地民团的人一起,忙碌地张罗着烧水做饭,为这支远来的队伍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号房子”,这个词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或许有些陌生,但对于军队来说,却是再熟悉不过了。它意味着军队征用民房来当作临时住所。通常情况下,部队会给一些钱物来作为交换,但根据部队的不同、战场形势的不同,也会有所变化。此次战事紧急,而且村里人逃走的较多, 809团的军需官们并没有准备给每家每户多少钱物。然而,所剩无几的村民们,却淳朴而热情地招待了这支远来的队伍。
崇宁所在的排被安排在一户王姓老大爷家住宿。当他们走进院子时,王大爷热情地迎了出来。“后生们,快进来,屋里暖和。”王大爷满脸笑容,眼神中透露出善良和质朴。
战士们纷纷向王大爷道谢。“大爷,谢谢您收留我们。”崇宁说道。
王大爷摆摆手:“这有啥谢的,你们是为了打鬼子才来到这里,我们应该感谢你们才对。”
老人让他们睡土炕,战士们没有同意。“大爷,我们睡地上就行,不能给您添麻烦。”崇宁说道。
“这咋行呢,地上多凉啊。”王大爷有些着急。
“大爷,我们习惯了,您别担心。”战士们在屋里铺了厚厚的一层茅草,然后整齐地坐了下来。
崇宁发现,这支部队确实对老百姓不仅秋毫无犯,而且爱护有加。他不禁想到了一个词“鱼水情深”,虽然这个词在后世几乎从来不会用到任何一支军阀的部队上。但在这里,他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深厚的情谊。
战士们围坐在一起,开始和王大爷聊天。虽然村民们和战士们方言不通,交流起来并不顺畅,但大家都努力地表达着自己的意思。
“大爷,您为啥没走呢?”崇宁问道。
王大爷叹了口气:“我这把老骨头了,走不动咯。再说,这是我的家,我舍不得离开。”
“大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保护好这里,不让鬼子进村。”一个战士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