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宣尉使崔季康分析局势后,一边连忙请李安回晋阳驻防,一边上书唐廷。
李安收到崔季康的信,递给一旁的杨师厚。
杨师厚看完,缓了半晌,才道:“阿兄,其他各军都撤了,要不我们也撤吧。”
李安道:“值此危难之际,如果我们也走了,那由谁防备李国昌父子呢?我们宣武军自入河东以来,军纪良好,河东的百姓不至于和我们为难。我的意思,我们还是帮崔季康一把,回晋阳驻守。至于回不回宋州的问题,听朝廷或者穆节帅的命令。”
杨师厚道:“那万一李国昌父子打进来了呢?”
李安道:“晋阳城易守难攻,我们退守晋阳,没什么危险。”
“也好。”杨师厚同意李安的提议。
于是,李安带兵回了晋阳。
宣武军跟着李安,军纪良好,基本没发生过奸淫掳掠的事,晋阳的百姓见到宣武军的旗号,便也没有攻击,只对宣武军保持警惕。
另一边,唐廷收到河东的消息,顺势任命崔季康为河东节度使,代北行营诏讨使。
另外,由于忠武等军撤走,朝廷又另调新的昭义军节度使李钧,幽州节度使李可举,吐谷浑酋长赫连铎,沙陀酋长米海万前往河东支援。
十一月,各军再度齐聚晋阳。
李安完成了暂时戍卫晋阳的任务,又被崔季康调往代州防备李克用。
十二月,沙陀军领兵攻打石洲,崔安康带河东军、李钧带昭义军前去支援,双方再次于洪谷大战,官军再次大败,昭义军节度使李钧战死,昭义兵退到代州。
三个月前,昭义兵死了主帅,在晋阳抢掠被晋阳百姓追着杀,这次到了代州,死性不改,依旧在代州抢掠。
于是代州百姓发扬了晋阳百姓的精神,组织兵团和昭义军在代州大战,几乎将此次前来的昭义军杀了干净。
李安的宣武军也在代州,不过他选择了两不相帮,宣武军就安安静静的看戏。
另一边,崔季康在洪谷大败,带兵往晋阳回撤。
唐乾符七年,公元879年,二月。
崔季康退到静乐驻防,都头张锴和郭昢带领士卒作乱,将孔目官石裕杀死,崔季康孤身逃往晋阳。
张锴和郭昢带兵在后面追,一路追到晋阳,将崔季康杀死在节度使府。
这下,河东更乱了。
唐廷连忙任命陕虢观察使高浔为昭义军节度使,任命邠宁节度使李侃为河东节度使,代北行营诏讨使。
再次把李安从代州调到晋阳戍卫,同时,由于李安和宣武军的优良表现,唐廷任命李安为代北行营诏讨先锋使。
先锋使,并不是什么高位,但是对李安来说,已经够了。
因为,这次是唐廷主动给他的任命,这代表唐廷里的人,已经知道,并熟悉他的名字。
唐乾符七年,三月,李侃到了晋阳。
现在,李安成了诏讨先锋使,李侃不能轻易把李安调往代州,就让李安驻防在晋阳城北。
李安他们从乾符六年七月底就到了河东,半年过去,除了和李克用对骂了几句,其他时间,一直在晋阳和代州之间换地驻防,顺便看戏。
行营里,杨师厚不由得和李安吐槽道:“也不知道这河东是怎么了,讨伐不利倒也罢了,却频繁兵变,我们宣武军的精兵在此,一直没有用武之地。”
杨师厚此话,颇有嘲讽之意。
李安笑道:“我们只有两千人,守城可用,野外作战则不足。”
杨师厚道:“但也好过别的军窝里斗的强,也不知何时才能用到我们。”
李安道:“再等等,反正我们离开驻地作战,穆节帅要给我们粮饷,朝廷也要给我们赏钱,拿双倍的钱不干事,何乐而不为?”
杨师厚哈哈一笑,道:“弟兄们拿了钱,倒也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