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很明晰地知道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婴儿被迫做了讨厌的事情后会哭;选择专业的时候,高中生们可能会首先迅速排除几个没有兴趣的选择项;在菜市场拿起一把菜,我们可能会先挑出颜色发黄的或者看起来不新鲜的那一部分菜……
而当面对“喜欢”的时候,我们有时不能笃定自己对于某样物品或者某件事情有这样一种情愫。
比如购物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确认哪些是自己喜欢的物品呢?根据第一眼的惊喜?根据满足需求的程度?根据材质?根据保质期?……
一个人明确“喜欢”尚有难度。且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喜欢”的角度和标准是不同的。这就让“喜欢”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薄纱。
有时我们好像确认了“喜欢”,却由于时间的推移、关于其他因素的考虑,对这份“喜欢”产生了迟疑。“喜欢”好像变成了我们熟悉的陌生人,充斥着不确定性。
不单是对于某件物品或者事件,我们还会对某个人产生“喜欢”的情感。不知道从什么时刻起,我们会对身边的某个人产生一种别样的情感。
从小,我们就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两人化蝶双宿双飞的美好爱情让人无限向往。但是,祝英台是怎么确认自己喜欢梁山伯,希望他向祝府娶自己的?梁山伯知道祝英台是女儿身后,又是怎么对一直以来的“好兄弟”生出与旁人不同的情愫的?
喜欢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