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1-01】大唐长沙郡(1 / 2)骑鹤摘星首页

长沙郡,秦朝置行政区划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析黔中郡南部部分地区置长沙郡,湘县为郡治。

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复置长沙郡,上隶荆州刺史部,辖临湘、攸、茶陵、安成、酃、湘南(侯国)、连道、昭陵、益阳、下隽、罗、容陵、醴陵。

公元210年,孙权分长沙郡部分地域置汉昌郡;太平二年(公元257年)析长沙郡西部都尉辖地置衡阳郡,析东部都尉辖地置湘东郡。

南朝齐,长沙郡辖临湘、罗、湘阴、醴陵、浏阳、建宁、吴昌七县。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长沙郡为潭州;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州为郡,潭州改名长沙郡,辖长沙、衡山、益阳、邵阳四县。

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改长沙郡为潭州,辖长沙、衡山、醴陵、湘乡、益阳、新康等六县,长沙县为州治。

正值大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的潭州。

潭州,古代行政区,在隋朝至明朝是治所(州治或府治)长沙的古称,辖区多变。

多历战火。而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七月,秦王李世民率七总管十余万众从潼关东出,分路进军,并迅速对洛阳王世充集团形成合围。

文献记载,王世充残暴不仁,洛阳小朝廷已是众叛亲离,土崩瓦解。共州县令唐纲和邓州豪杰相继向唐朝投降,王世充任命的显州总管田瓒率所属二十五州降唐,而尉州刺史时德叡则率所属杞、夏、陈、随等七州降唐。

情急之下,王世充亲率万骑与李世民大战于邙山,结果却是大败,王世充只身逃回。

至此,总攻洛阳的时机已经成熟。

不久,李世民指挥各路唐军向洛阳宫城发动进攻,而王世充也凭借洛阳坚固的城池作殊死抵抗。虽然唐军装备精良,但“四面攻之,昼夜不息”,依然“旬馀不克”,(《资治通鉴·唐纪四》)双方攻防进入空前激烈的白热化阶段。

在此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王世充一面继续抵抗,一面向割据河北的窦建德求援。

窦建德权衡利弊,当即“许以赴援”。他随即亲率精兵十万,火速南下援救洛阳。王世充闻讯大喜,派弟弟徐州行台王世辩所部与窦建德汇合,合兵十余万,号称三十万屯军虎牢以东,与唐军对峙。

且不提,秦王李世民接下来的“封神之战”,一战擒双王,姑且让长安李唐政权与洛阳王世充还有河北来援的窦建德,激战至白热化,将视线重新聚焦于此大唐武德三年里的潭州治所长沙。

敢为天下先的长沙,自大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才进唐版图。

之前,是隋。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灭南陈,统一中国,废州郡,行州县二级制,长沙郡改潭州,辖长沙、衡山、益阳、邵阳4县。临湘县(省湘西县)改称长沙县,为潭州州治(大业三年隋一度改潭州为长沙郡)。而在那之前,长沙属南陈。

文献记载,陈权,南朝陈开国君主陈霸先之子,早夭。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八月壬午,追封皇子权为长沙王,谥曰思。

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长沙入唐版图。

文献记载,还在攻克长安时,李渊就派光禄大夫李孝恭招慰山南,自金川(今陕西安康)出巴、蜀,“檄书所至,降附者三十余州”。

李孝恭大治舟舰,训练水师,积极备战。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九月,李渊以李孝恭为荆湖道总管,李靖为行军总管,统水陆十二军,进攻占据江陵(今属湖北)、自称梁帝的萧铣。萧铣部将文士弘拒战失败,萧铣出降。唐军一举平定了荆湖地区。

攻取江陵后,李渊又命李靖安抚岭南诸州。李靖于此年十一月招降岭南豪酋冯盎、李光度、宁长真等,下九十六州,所得民户六十余万,“岭南悉平”。

割据淮南的军阀杜伏威早在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归附于唐。中原既定,杜伏威奉诏入朝,留辅公祏据守。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辅公祏举兵反唐,称帝于丹阳。李渊命李孝恭率诸将水陆并进,以征讨辅公祏。至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三月,辅公祏败死,江南全部平定。

至此,唐廷基本上削平了隋末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而偏安湘江一隅的长沙郡于大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归附于唐。

正值百废待兴时。

贞观元年设十道,潭州(天宝元年即公元742年,潭州改为长沙郡,至德元年十二月十五日即公元758年1月19日复改为潭州)属江南道,辖长沙、衡山、醴陵(武德四年分长沙县立)、湘乡(武德四年析衡山县置)、益阳、新康(武德四年析益阳设,七年又并入益阳)等6县。开元二十一年分十五道,潭州属江南西道。

后唐天成二年六月十七日(公元927年7月18日),马殷“以潭州为长沙府”,长沙为楚国都城,周太祖广顺二年(公元952年),南唐边镐陷长沙,湖南政治中心移至朗州(常德)。

自古,征战地。

不论胜负,都是朝廷用人之际,故而大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长沙周边的县乡里说亲的人就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