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刘伯温暗中献计 朱元璋逼走无忌(1 / 2)屠龙后传首页

摸得天明,但见海面上波涛翻滚,那船儿帆蓬裹足了北风乘风破浪直线南行。二人胡乱吃了些东西,太阳便缓缓升起,无忌掌着舵,赵敏则在一旁陪他说笑,消磨无聊的时光。

天公作美,这一路行程还算顺利。日头从左侧升起,右边落下,如此二十几日便遥见陆地了。无忌喜出望外,将船舵一摆,立杆向西,径往那陆地驰去。

待船儿靠了岸,赵敏找来当地渔民,几番讨价还价,终将那渔船卖了。二人沿大陆而走,但见沿途百姓安居乐业,个个喜笑颜开,无忌大感欣慰。不日来到青州境内,赵敏买了两匹马,二人纵马并排而行,谈笑风生。约莫走了一个时辰,无忌遥见前方锦旗展动,人喊马嘶。前方似是一支军队缓缓而行。带走近看时,便见军中一杆大旗,上书“明”字,军中将士也尽义军打扮,无忌不便招惹是非,本欲找条小路绕将过去。但那军队前方已然进入峡谷之中,两侧皆高山峻岭,实别无它路,只得硬着头皮和赵敏跟在其后。

那支军队出了谷口,前方已然扎下营帐,伙头兵忙着埋锅做饭,余众也各自休息。张赵二人大喜,纵马便欲绕过,忽的军中兵卒一阵骚动。即而朝左侧山坡奔去。原来那是一片果林,恰此时果子已熟,不知是何人发现,引得兵士们蜂拥而上,大肆采摘起来。无忌虽未真正带过军队,更不懂什么军规军记,但也容不得他们如此胡来,遂催马上前,厉声喝道:“你等是何人属下?竟敢如此胡作非为,还不快快住手。”那一众士兵闻言大惊,忽一人昂首挺胸,大踏步迎上,他瞪着无忌道:“你小子又是什么东西?敢来管军爷们的闲事?”无忌一愣,也不知该如何接话。余众士卒见状纷纷哈哈大笑起来。赵敏催马赶上,朗声道:“天下人管天下事,你等无视军规军纪,但叫你们的主帅知晓,非治你们的罪不可!”那军汉又见来了个女人,哈哈一笑道:“这年头不太平呀,什么猫子,耗子都敢出来管教军爷了,你们说好笑不好笑。”众兵士闻言笑得更加厉害了。赵敏勃然大怒道:“尔等莫要猖狂,你们听好了,这位可不是什么猫子,耗子的,而是你们明教前任的教主张无忌。你说可否管教你们?”那军汉听闻张无忌之名,又大笑道:“张无忌,他若真是张无忌,那本大爷可就是张翠山了。”众军士听完更是大笑不止了。无忌闻之大怒,于马背上疾飞上前右手早已探出一招“龙爪手”。正抓住那人胸口,他微一用力,竟将那军汉举过头顶。继而喝道:“快说,你等是何人属下?”那军汉尚未及看清,已被对方捉住,心神随之大乱,忙道:“在下乃韩林儿将军属下,还请手下留情!”无忌听闻韩林儿,心下大喜,遂道:“既是韩林儿属下,快叫他过来见我。”他言毕,举着那军汉在空中转了几圈,忽的朝山坡下掷出。

那军汉被无忌掷出五丈开外,刚一着地又逢下坡之势,连滚带爬半天方定住身形,但早已吓得魂飞魄散,躺在地下不敢动弹。余众军士见状尽皆愕然,陆陆续续从树林蹿出,聚在一起七嘴八舌议论起来,早有腿快的飞报韩林儿去了。

不多时,一小队人纵马而至,那为首之人军戎甚齐,模样竟一时难辨。无忌问道:“是韩林儿韩大哥嘛?”那为首之人确然便是韩林儿,他听得那呼唤之声甚是耳熟,急寻声望去。但见得无忌,赵敏双双在此,便翻身下马,伏身下拜道:“韩林儿参见张教主!”无忌得见故人不甚欢喜,忙迎上前来相扶道:“韩大哥别来无恙,快快请起,在下早已不是教主了,你何须如此大礼?”韩林儿起身道:“在下蒙教主几番相救,此恩此德永不能忘,在下心中你永远是我们的张教主。”无忌接道:”在下不才,侥幸做了几年教主,是胸无大志,不堪大任,故而只得将教主之位辞去。韩将军,你以后还是称我为张兄弟为好。”韩林儿点点头道:“如此也好!”他转而指着山坡上的士卒又道:“张兄弟,这些都是我刚招募的义举兵士,他们无视我军规,还冲撞了张兄弟,但不知这些人该如何处置,请张兄弟示下。”他说完便令人将那为首军汉押了过来。

那军汉已然知晓来人确是明教前任教主张无忌,自知罪孽深重,待来到无忌面前,“扑通”跪倒道:“小人有眼不识泰山。冲撞了教主,请教主赐罪!”无忌一愣,也不知如何是好。韩林儿遂道:“此人目无军规,肆意妄为,来人,将他拖下去斩了。”那军汉大惊,连呼饶命。无忌忙道:“且慢,此人虽犯军规,但也罪不至死,至于冲撞本人,常言道:‘不知者无罪’,依我看,此事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放了他吧!”那军汉听得无忌求情,忙再三磕头相谢。赵敏上前一步道:“不行,此事不能草草了事,张大教主不和此人计较,那是他大度,但此人犯了军规,若不加惩处,日后人人效仿,那军队岂不乱了套?”韩林儿闻言亦觉有理,遂道:“那依郡主之见,又该如何处置?”赵敏笑了笑道:“此人犯了军规,罚一定是要罚的,不如打他二十大板,以儆效尤如何呀?”韩林儿闻之大笑道:“郡主公私分明,赏罚有度,在下衷心佩服!佩服!”无忌闻言也点头称赞,那军汉早料今日在劫难逃,如今捡回一条命来,忙跪下道:“谢张教主不杀之恩,谢郡主手下留情……。”他边说边不住磕头称谢,继而自下去领罪了。

韩林儿引着张赵二人进了军中大帐,随即安排宴席。众人依宾主坐下,韩林儿当先道:“不知张兄弟辞去教主后又去了何处?缘何今会在此处现身?”无忌接道:“实不相瞒,自辞掉教主后,我和赵姑娘云游天下,最后隐居海外,但今为了些小事,须返中原一趟。这不,刚现身便和韩大哥相遇了,咱们着实有缘呀!”韩林儿笑道:“张兄弟激流勇退,四处逍遥快活,着实令人羡慕,但在下却为张兄弟惋惜呀!……。”他话到此处,无忌立到他身旁,于他耳边轻声道:“军中耳目甚多,不是细谈之处。”韩林儿环顾四周,细品亦觉有理,遂不再往下说了。无忌说道:“对了韩大哥,也不知眼下我明教与元军战事如何?烦请告知一二。”韩林儿哈哈一笑道:“我明教义军在朱元璋带领下对阵大元,势如破竹,攻城无数,现大元主力部队已渐向大都收缩。但我义军也伤亡过大,这不军事刘伯温遣我等弟兄,四处招募勇士,以扩充我义军队伍,待时机成熟,便可一举拿下大都!”无忌心下窃喜,不住点头称是,唯赵敏一人闷闷不乐。

少时酒菜已然摆好,韩林儿将张赵二人请上上座,二人也不推辞,三人坐定边吃边聊。韩林儿先斟上酒,三人一起干了。韩林儿道:“想当年我随教主东奔西走,现下想起仍历历在目,眼下张兄弟虽辞掉教主之职,但一身正气,风头不减当年,实属难得呀!”无忌接道:“韩大哥过奖了,兄弟我此次回归中原,顺便也想和众兄弟见上一面,特别是光明顶上的诸位头领,也不知他们现在何处?”韩林儿叹了一口气道:“在下也知张兄弟念旧,但你有所不知,光明顶上的诸位头领于虎牢关一战,尽皆身死……。”他说到此处,声音呜咽起来,不便往下说了。无忌也万分伤感道:“众兄弟为国捐躯,死得其所,我…我为他们高兴……。”他说着说着,眼眶湿润,忽的他端起一碗酒一咕噜干了。

众人沉默一阵,无忌忽道:“那杨逍教主他们也死了么?”韩林儿接道:“不,他们并未死,杨逍虽接替你为教主,但实际掌权者早已旁落朱元璋,他见朱元璋气候已成,也不多做计较,和范瑶无声无息间便消失了。明教上下也无人追问,慢慢的人们只知有元帅朱元璋,哪管教主是何人也!赵敏闻言也颇为伤感,遂道:“好了,咱不谈这个话题了,让人听了心烦。”无忌点点头又道:“记得当年我从屠龙刀中取出《武穆遗书》。那第一条便是严军纪,你看你带的兵就是一群乌合之众。韩大哥,以后带兵可要多多用心呀!”韩林儿满脸羞愧,点点头道:“教主教训的是,在下记住了!”无忌脸色一沉道:“什么教主不教主的,你怎的这么快就忘了?”韩林儿苦笑一声道:“习惯了,一时改不过来,我下次改过口来,张兄弟……。”赵敏见状“扑噗”一笑,他二人也跟着大笑起来。

韩林儿陪着张赵二人喝了七八碗酒,又各自用了些饭菜,三人酒足饭饱。军士们立撤下宴席,韩林儿道:“张兄弟,你和郡主此次重出江湖,不知有何打算?”无忌支吾几声道:“我和赵姑娘浪迹江湖,并无甚打算……。”赵敏接道:“韩大哥我和张公子隐居久矣,十分挂念教中兄弟,今日正有此机缘,不妨随你见见朱元璋!徐达等兄弟,以解挂念之情,实别无它意。”无忌忙点头道:“是啊!众兄弟为了明教大业,南征北战,聚少离多,今日既有缘和大家见见也好!”韩林儿思索片刻,道:“张兄弟和郡主既有此意,我又岂能推辞。那咱就上路,如何?”无忌,赵敏各自点头,韩林儿遂下令,拔寨起营,直奔德州城。

德州位于SD省西北,邻接河北,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朱元璋强令攻克后也元气大伤,粮草军械等物资紧缺,兵力也有所不足。军师刘伯温力荐朱元璋率大军乘胜追击大元败军,自己则坐镇德州,囤积粮草,锻造军械。刘伯温之人博学多才,更善料理军务,不几日,德州便治理的井然有序,他又挑选二十几名心腹,遣于各地广招兵士,那韩林儿便是其中一支。

张赵二人随韩林儿军队不日便到达德州,待进了城,韩林儿思前想后,方道:“张兄弟这一路奔波劳顿想必你二人也累了,依在下之见,你俩还是先找一个客栈住下,休息休息,我处理好军务,随后再来相见如何?”无忌点点头道:“确实如此,韩大哥,你只管去忙吧!”韩林儿遂安排两名心腹引着张赵二人投奔客栈,自己则率众军士直奔府衙。待见了军师刘伯温交搁军务。并将沿途遇见张无忌之事,原原本本地告知刘伯温。

那刘伯温入明教义军较晚,那时的张无忌虽未辞去教主,但职务差距悬殊,刘伯温至今仍无缘和张无忌见上一面。每每听人提及张无忌,便是他如何震慑六大派,如何成为明教教主,如何带领明教和大元相抗,如今明教有如此声势,皆是此人之功也。刘伯温对张无忌也仰慕已久,但对他忽然辞去教主之职甚为不解。如今他忽的现身,真不知他欲意如何为……。时下大元气数已尽,明教掌控天下已为时不远,他此时出现,莫不是对大位有所垂涎……。但若他真有此心,论武功,声望,明教之中也是无人能及其右。但此人心地仁慈,优柔寡断,绝非治世之才,这天下又岂能交由他手……。反观义军元帅朱元璋英明神武,颇有心计,也只有他可承天下之望……。他思索良久,终拿定主意,一条计谋由然而生,遂提笔修书两封,并用蜡印封好,令韩林儿火速赶往前线,交元帅朱元璋手中。时明教义军以常遇春为先锋,一路斩将夺关,势如破竹。而大元则全线退缩于大都,作最后垂死挣扎。朱元璋随后率军赶至大都,但时机尚不成熟,故而只作大军压境之势,并未急于攻城。

韩林儿奉到刘伯温之令,快马加鞭,火速前往朱元璋大营,呈上书信。朱元璋仔细看完信,脸色忽的一变,拍案大叫道:“将这个通敌判教之人拿下!”四五个亲兵得令一拥而上,将韩林儿绑了起来,韩林儿一脸雾水,大叫冤枉。朱元璋斥道:“你私通大元汝阳王府,军师刘伯温已查的清清楚楚,这信中说的明明白白,又岂容你抵赖,先将他打入大牢,听候发落!”众亲兵推推搡搡将韩林儿押下。朱元璋唯恐众人不服,遂将其中一封信遍示众人,时徐达常遇遇春华云在侧,见那信确实出自军师刘伯温之手,故对此深信不疑。

刘伯温遣走韩林儿,心下一直忐忑不安,他所定计策左右明教走向,不知该也不该?对也不对……?直至夜深才悠悠睡去,次日凌晨醒来,他点上二十几名亲兵,一路吹吹打打前往客栈迎接张无忌。张赵二人正品着茶,闲聊间忽听得外面锣鼓喧天,好不热闹。无忌甚奇,正待相问,店小二兴冲冲过来道:“二位客官,外面来一队人马,说是来接你俩。”无忌“哦”了一声,拉着赵敏来到店外,但见一军队敲锣打鼓。为首一人着书生打扮,面容清瘦。无忌忙抱拳施礼道:“敢问阁下如何称呼?找在下有何事?”那书生接道:“在下刘伯温,现任明教义军军师之职,闻之我明教前任教主大驾德州,故而率众来迎!”无忌忙道:“原来是刘军师,失敬,失敬,在下既已辞去教主之职,如今乃闲人一个,军师又何必如此客气?”刘伯温深鞠一躬道:“张教主掌管明教之时,在下乃无名小卒,无缘目睹张教主之威风,但常听得张教主之英雄事迹,今日有缘相见,果然是英雄少年,刘某实大慰平生呀!”无忌接道:“好汉不提当年勇,对了,怎不见我韩大哥?”刘伯温淡淡一笑道:“你说韩林儿吧?碰巧在下有一小事,须劳烦他一趟,过几日公子自会和他相见。”他说着右臂一挥,二名士卒牵来一匹骏马。刘伯温又道:“二位原来是客,这里讲话不方便,还是随在下到府衙一叙,在下也好尽地主之谊,无忌不置可否,斜眼看向赵敏,赵敏立上前一步道:“刘军师盛情难却,我等也就不好推辞了。”她说着从一名军士手中接过缰绳纵身而上。无忌见状,双足轻点身子轻飘飘落在另一匹马背之上。众士卒见状齐声喝彩起来,刘伯温微微一笑,也上待马来,扬鞭催马上前引路,余众军士又吹又打起来,直至回到府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