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镇里生活,回村失望
随后不久,李纯一的父母分别都有了第二春、第三春。这些李纯一没办法,他才三岁大。不过姥姥这里能吃饱饭,没有那么多的吵架声,他感觉舒服多了。唯一有点难受的就是姥姥整天不停地唠叨
“你爹如何如何不好!你爹害了你妈一辈子!”
逼得紧了,李纯一就拼命地点点头,尽管这些话他还不怎么懂。姥爷、舅舅、老姨对李纯一都很好,尽管有些怜悯,但还是关心的成分多。李纯一好像感觉到了温暖。
李纯一的母亲很快找到了工作,在饭店当服务员。收入不多,很多时候还得靠娘家接济。特别是再嫁人后,孩子就完扔在了娘家。小纯一是在姥姥家长大的。
一天早上,李纯一很想见妈妈。没见到就磨人,就是哭,坐在锅台上哭,谁哄都没用。最后还是老姨有办法,包了一碗白面饺子,饺子馅是一个鸡蛋和白菜。那时生活艰难,就别想肉什么的了,有个鸡蛋就不错了。白菜鸡蛋馅,还加了两大勺子荤油,很香。老姨一口一口的喂,当时李纯一不觉得什么,长大后想起来就感动得流泪。李纯一高高兴兴地都吃了,一大碗啊!
二舅要去学校。骑的摩托是国内大批生产的第一批摩托。这摩托对于当时的家庭来说很贵,所以买得起的家庭并不多。李纯一当然要跟着去,不带就磨人。二舅没办法,着急上学,将小纯一放到后座上坐好后,摩托启动,迅速穿出。李纯一“啊”的一声,猛然后仰,两腿抬起,整个身体平躺到同一水平位置。第一次坐这个,李纯一真不知道扶什么。还是二舅反应快,紧急停车,小纯一的身体通过惯性又回到原来位置。小纯一有点蒙,二舅也有点慌,下车后看了看小纯一问道
“怎么样?没事吧?”
“没事,就是吓一跳。”李纯一回答。
“怪二舅没说清楚,一会你紧紧抱住二舅的腰就没事了。”二舅说完,摸了摸小纯一的头,安慰了一下惊魂未定的小纯一,这回小纯一紧紧抱住了二舅的腰。
来到学校,二舅把小纯一交给了老舅就上学了。校门口对面有一水坑,现在冬天,冻出一个很平的冰面。老舅比小纯一大十岁,上小学五年级。二舅初三,镇里小学、中学是在一起的。今天小学放假一天,爱玩的老舅叫来几个伙伴到冰面上打冰球。那时的冰球可不是现在专业的冰球,只是几个铅球,按照一定的规矩撞击,然后决出胜负,赌资是五分钱。不要瞧不起五分钱,那时五分钱能买到东西。小纯一跟在老舅后面,开始没觉什么。后来一看到钱就不行了,因为他见到老舅的钱被别人拿走了。他上前就抢,钱抢不到,就抢老舅的铅球,好几斤的铅球竟然抱起来就走。没办法,哭笑不得的老舅只好陪着小纯一回家了。
这样的生活一直过了五年,李纯一八岁了,在镇里上小学一年级。一天,妈妈带着李纯一来到了那个小山村,李纯一还是那里最大家族的长子嫡孙。
生活中很多都是苦的,一婚都不幸福,二婚、三婚想找幸福就更难了,纯一的妈妈对建军还是抱有希望吧。奶奶见到大孙子乐得合不拢嘴。爷爷,纯一小时候就没见过,大概爷爷走得早,家道就中落了。建军忙前忙后不知干什么,最后去大队商店称了二斤瘦肉,烀完切了,放在饭盒里,再放上各种佐料,蒸肉。即使在镇里也不是常常有肉吃的。又炒了几个菜,就吃午饭了。
大人们不知唠什么,李纯一就是感觉闷得慌。那一间半的平房卖了,钱大概喝酒了吧。李建军现住在大队部的一个小仓房,那屋本来就还砸开,里面仅能放一张单人床,外面仅能做点饭。还好学了点技能,泥瓦匠,靠给村里和附近村子干点零活,挣点钱生活。李建民还单身,继承主业,照顾老妈妈,继承的就是大家吃饭的这个房子,四间瓦房很宽敞。李建兵另起门户,也是四间大房子,姐几个里面,他头脑最灵活,日子过得最好。李建英远嫁到几十里外的一个较大的村子,但日子过得并不宽裕。李纯一看着李建军大口地吃着蒸肉,有力地咀嚼着,不知为什么自己就是吃不下。刚吃完饭,李大炮来了,还带来一只大狗。那狗非常听李大炮的话,李大炮命令它做什么动作它就做什么动作。李大炮为人豪爽,是这个小山村的村长。
下午李纯一和妈妈就回镇里了。在路上,李纯一就感到妈妈死心了。在饭桌上,李建军一再表示自己脾气改好了,自己能挣钱了,自己有多少多少存款。但妈妈的脸上不是惊喜而是失望。李建军眼中那盼望一家团聚的急切的眼神,李纯一深深印在心里。但贫苦的命运能实现那眼神中的内容吗?
第四章十五年寒窗,最后成宅男
“李纯一,你的表格为什么不交?”晓喇叭是班级干部,齐表格这事她负责。
李纯一把个人资料调查表压在身下,因为有一项内容他没有填,妈妈没让填。
“报告老师,李纯一不交表格。”晓喇叭又大声喊道。
班主任老师知道点李纯一的情况,小学一年级快结束了,他的父亲还没见过。问过他的妈妈,听到的是气愤的回答,死了。好像背后还有很多隐情。不好意思深问。于是和蔼地说“李纯一,不能填的就不填,交上来就行。”
李纯一将表格递给了晓喇叭。
晓喇叭拿过表格,不经意地瞄了一眼,突然眼睛圆睁,自言自语“李纯一没有爸爸”。声音虽但班基本都听到了,因为现在班级里非常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