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爱何许人也?竟然能弑杀正当壮年的拓跋焘!
这个人的籍贯、出身皆不可考,可见其出身并不高贵。他早年获罪而被净身入宫,不料因祸得福,身份地位渐长,到拓跋焘时期,出任中常侍,册封秦郡公。然后,他神奇地陷害死了太子拓跋晃,接着弑杀了太武帝,顺便诛杀东平王拓跋翰,拥立拓跋焘的儿子拓跋余登基为帝。
他之所以屡屡得逞,原因只有一个,拓跋焘对他宠信有加。至于拓跋焘为何对他如此宠信,事不可详知。但历朝历代总有那么几个奸臣得宠,无非不过八个字:曲意逢迎,投其所好。如果再加八个字,就是:颠倒黑白,挑拨是非。
宗爱官拜大司马、大将军、太师,都督中外诸军事、中秘书、冯翊郡王,权倾朝野。但他德不配位,坐不稳。
拓跋余同样是个废物,接不住这平白砸到头上的泼天富贵。他登基之后不问政事,只顾大肆挥霍,纵情声色。但这小子并非毫无权欲,他一边贪图享受,一边悄悄针对宗爱谋划夺权行动,结果很快被宗爱派人杀害。
宗爱纯粹是在找死。因为他亲手杀掉的皇帝,才是他真正的靠山。皇帝死后,宗爱发现自己无兵、无权、无党羽,四顾无援,只好打算再找个皇帝。
拓跋焘的孙子、已故太子拓跋晃的长子拓跋濬(440年-465年)被文武百官拥立登基,是为北魏文成帝。而宗爱及其同伙则被加五刑,灭三族。
北魏文成帝不足十三岁即登基,再次打破北魏最年轻皇帝的记录。但他显然做得不错。
当时北魏的形势实在不算好。
太武帝拓跋焘连年出兵开疆拓土,极大掏空了国力,再加上连续两任皇帝被宦官弑杀,北魏朝政已然不稳,各种矛盾浮出水面,比如鲜卑族与汉族的矛盾,比如鲜卑族内部的矛盾。于是江湖之中百姓起义者有之,朝堂之上王公大臣谋反者亦有之。
政局动荡不安,国运危在旦夕,文成帝聪明地停止了南下攻略的征程,开始一心整饬内政。他一边着力平定内乱,改革官制,一边减轻民负,休养生息,同时下令振兴佛教。
公元453年,文成帝开始建造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原名石佛寺,位于原北魏京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西郊的武州山南麓。
云冈石窟第一批造像凿山石壁,“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堪称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云冈石窟的开凿历时约一百五十年,历经南北朝、隋、唐等数朝,其中大部分造像在北魏迁都洛阳前完成。现存主要洞窟四十五个,石雕造像五万九千余尊。与我国其他石窟相比,云冈石窟表现出最为浓郁的胡风胡韵,其建筑造型、装饰纹样、像貌特征等均富含印度、中西亚、希腊、罗马等艺术元素,反映出了当时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联系。
佛教由汉元帝而进入中国,因南北朝而大兴。佛教文化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的消涨,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课题,
儒、释、道文化的相互抗衡、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中国文化的主旋律。
比如北魏,从学儒崇佛到拓跋焘兴道灭佛,再到文成帝拓跋濬复兴佛教,佛学已经悄悄改变了它的原本面貌,比如此后大行其道的佛教禅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