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昼笑了笑,朝着岷,道:“今日这一幕,当真是震撼,对于桔槔的改良,效果很不错。”
“这龙骨翻车与筒车,对于抗旱很有用!”
说到这里,白昼意味深长,道:“本守决定,将《抗旱手册》包括《防蝗手册》以及龙骨翻车,筒车一事,上报咸阳。”
“临洮令,意下如何?”
“这是自然。”
岷接话,朝着白昼,道:“下令,不久之前刚派遣文吏前往狄道,准备将龙骨翻车与筒车一事,上禀上守。”
“却不料,上守提前来了。”
“干的很不错,也很有想法,本守很是欣慰。”白昼眼中掠过一抹深意,朝着岷,道:“自从你担任临洮令以来,临洮县的变化,有目共睹。”
“你的功绩,郡守府会如实上禀咸阳。”
“多谢上守。”
说到这里,岷话锋一转,道:“上守,上尉,这里不是说话之地,劳烦移步县府,我让食肆准备小宴。”
“好!”
........
政事堂中。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白昼喝了一口凉茶,看着岷,很是郑重,道:“临洮令,认为大旱之后,一定会有蝗灾么?”
“我曾经借阅过赵族的藏书,从一些典籍之中,看到过一些。”
“凡是大旱之年,很容易形成蝗灾。”
“《诗经·小雅·大田》曾有记载:去其螟螣,及至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食心曰螟,食叶曰螣,便是指的蝗虫。”
“鲁桓公十三年,鲁隐公五年,八年.......都有蝗灾出现。”
“只不过在当时,将蝗虫称之为螽,幼虫称之为蝝。”
“孟夏行春令,则蝗虫灾!”
喝了一口白水,岷看向了白昼,意味深长,道:“如今的情况,与典籍记载,几乎别无二致。”
“所以,出现蝗灾的可能性有七成。”
“嗯!”
这一刻,白昼也是点了点头。
从岷的一番话中,他就清楚,岷没有瞎说。
引经据典,很多东西,都是可以从过往的典籍之中查出来的。
“这件事上,本守会上报咸阳。”
白昼双眸肃然,道:“周青,立即吩咐下去,我们连夜赶往狄道,不管是有没有蝗灾出现,我们都要做好准备。”
“诺!”
“临洮令,告辞!”
“上守,上尉,保重!”
送走了白昼与周青,岷也是松了一口气。
他只是一个小县令,偶尔一两次越级上报,就算是白昼不满,但也能够说得过去,但他不能每一次都绕过白昼。
从担任主吏开始,白昼对于他的要求,也很是支持。
不管是作为下吏的职责,还是投桃报李。
这一次,他都不能越过白昼,龙骨翻车与筒车,对于农耕具有很大的意义。
对于秦吏而言,这是一份功劳。
陇西郡是他的基本盘。
自然要分润利益给各方,从而形成共同的利益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