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楔子(1 / 2)棹流首页

碧蓝的天穹绽放朵朵炽热的火焰,即便白昼的风送来南海的浓潮,漂浮的云团仍然时聚时散,与频繁往来天地间的青叶耳鬓厮磨或者纠缠相许。纵情恣意的时光稍纵即逝,虚空的寂寞止步飞架赤道的棕色皮练,画面仿佛被特意静止,这一幕深沉如亘古凝视。

一望无际的平台上再次悬停满金青色的载舟,这种体型小巧的精致飞行器采用先进的动力系统,借助星球引力的汐动势能仿佛怒海中的扁舟,能以远超音速不知多少倍的速度转瞬冲霄而上,十几万公里的视距甚至用不上一分钟,因其两端尖细的独特外型构造被取名为青叶。

青叶成为人类的新载舟的时间不过四年,但已经大大加快了星环的建设步伐,原本计划百年完成的星球恒动规划如今已接近尾声,所用时长七十二年未满,但想来不会超过今年,这一切都是青叶带来的成果。

总工程组在推进建设实施的过程中对恒动系统一百零八道模块组进行了优化计算,当绕星框架彻底组装完成的时候就进行生态模块组与弦引模块组的铺展,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了四十多年。同时提出的新型天地往来飞行器青叶的设计和制造也被写入日程,算上前期失败的次数和后期反复的测试,耗时九年有余才算完工,而最终的成绩也璀璨铭刻历史。

几年来,弦引模块组共计进行星球引力秩序扰动数十万次,平均每日不下千次,每次发送青叶三万多架,运输的星环模块是以往几十年来的几十倍还要多。

不单如此,由于生态模块组的安装调试相继完成,很多科研工作和未来规划都悉数展开,尽管现在的星环还未彻底竣工,却俨然成为了人类的未来新城,其热闹程度早已超过任何一座地面城市,若非是有关部门及时制定相关政策,限制人类大规模移民星环,恐怕早就是一副熙熙攘攘人间天境模样,毕竟以星环的体量,即便是百亿的人口全部装下也不是问题,但这也不是星环的初衷所在。

可以说恒动规划是古往今来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成果,关于永动机的设想早在万年前的蒸汽时代就已经被提出,但是这条路却走得极为坎坷,直至今日,人类都始终没有幻想出要如何在这个宇宙里去制造一款源源不断持续供能的机器,但是这并不妨碍人类对美丽事物的追求。

一千年前,建筑学家梁萌异想天开地提出了单位星球永动机的设想,并凭借自己半人工智能化的脑力设计出了第一代星环,且以此晋升为大科学家,虽然当时的人对其嗤之以鼻,认为是某种不切实际的疯子科学家妄想,却不影响动能物理学家的深入追随,对其中的引力参数进行修改和计算后得出令人激动的结果——单位星球永动概念在实际上是可行的。

这一消息无异重磅核弹爆炸,在人类世界引起轩然大波,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相关部门还多次介入,与这一领域的科学家开展座谈交流,使得整个人类集体呈现出病态的狂热。得益于政策的力度倾斜,在随后的数百年时间里,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新秀们参与进来,不断对原始版的星环进行修改,终于在四百年前完成了对星环系统的全部设计。

科学界火急火燎,立马就拟草出一份粗糙的星球恒动议案,奈何没有得到肯定答复,以至于一度发生了百年冷战,即凡明令禁止的都是应该被允许的。民间悄悄成立赞助者联盟,暗中找到科学家进行星环的制造,可以说是不计成本的进行投入,导致当局处于很尴尬的境地。

对于这种天地大工程有所迟疑是必然,文明的历史画册里,人类无数次对自然环境的调节都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尤为典型的是七千年前的气候恶化问题,若非是人工智能的发展突飞猛进,创造性的提出生态治理新篇章,说不定人类这会儿只能挤在狭窄的地穴中幻想星辰大海。

面对扭捏难受的社会氛围,当局也不得不重新审议星环相关事宜,通过与科学界及社会各界持续百多年的详细洽谈,最终在一百四十年前敲定了星球恒动议案的全部方案细则,并正式更名为星球恒动规划,纳入人类文明发展的当下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