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剑应聘到喀什大学已经九年了。2040年喀什大学时任院长对杨天剑的到来表示欢迎,他称这位退休返聘的杨教授年富力强,具有深厚的科研积累经验,能够带领学院突破一些专项领域研究。
杨教授和喀什大学签订的是十年合同期,可这位看上去仅有四十多岁的“老教授”来到喀什大学更像是度假。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其余的时间教授都在XJ各地考察旅游,用八年时间走遍了XJ所有的城市乡村。同事们都在背地里说他越走越年轻,却没有承接任何一项课题研究。期望的“领头羊”活成了“潇洒羊”。
杨天剑承担课题的消息让所有的老师感到意外,但是他自己却无法抑制项目落地的喜悦。背井离乡的八年,默默行走的八年,独自努力的八年,终于开启了这扇门,探究真相,解开谜底。
其实,他从二零二四年起就一直投身这起事件的调查研究。如果不是进入墨玉矿坑,他现在六十九岁,也该是一位花白头发的老者,或许步履蹒跚,疾病缠身。
他还有一个保密的身份,墨玉20240123特别事务小组专职副组长。当年他以这个身份参与事件的调查,事件出具调查报告之后小组宣布解散。组长和副组长三名小组成员却保留下来,继续跟踪事件后续影响,必要时重新启动,延展期十年。
延展期内,跟踪矿坑的各项数据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唯一监测到不同寻常的情况就是,除了非正常死亡11人,参与矿坑调查并驻扎的29人中其余18人均没有疾病和衰老表现。
当然,这份延展期内的报告有且仅有三名小组组长看到。墨玉20240123特别事务小组得以延续,他们继续关注并收集矿坑和18人的相关数据。
杨天剑作为事件当事人,他同样不能理解自己没有疾病和不再衰老的状况。从所有的数据分析,矿坑中产生的某种物质或能量影响了他们这一个团队。而且,目前的各项身体检测指标显示,所有人似乎是固定了当时的细胞及机能系统。二十多年,每个人的每年每季度一次的体检报告除了细微差别,几乎就是复印版。那些细微差别还被专家判断为机器设备或是检测偏差,也就是说专家断定他们这些人的机能已经长久固定在一个特定的指标值不再变化。
《寻找一种物质或能量使人体机能保持恒定》,导师杨天剑对招收的七名弟子宣布课题研究方向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一颗大雷,不,这比核弹还要雷人。
杨天剑四十几岁的样貌,身高一米八零左右,皮肤略显黝黑,棱角分明,颇有英气。他的身材和退伍士官一样健硕,好身材和历经风雨的脸庞印证着他常年的野外工作。
他依稀记得,那个下午接到通知紧急出发去处理XJ和田的一处因地震引起的矿场坍塌事故。虽然出现了矿坑大面积的坍塌,但是事故中并没有人员受伤和被困。临时成立的调查小组主要任务是分析矿坑坍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次生灾害,以及是否有害气体产生和泄露。杨天剑曾经参与过几次矿难的事故处理,这次他被委任为事故处理小组的副组长。
矿场的道路在地震中受到影响,很多处落石阻道,临近矿坑的路面还有不同程度的断裂和塌陷。事故组八个人两辆车只能远远的望着布满尘埃的塌陷区,他们停下车,联系HT市应急指挥部要求矿场工程技术人员和物资后勤保障队伍一起增援。
增援部队共来了十个人,他们开了三辆物资车,还有一台挖掘机和一台铲车。比较熟悉老玉石矿坑和新石墨矿场的法特当起队伍的向导,在天黑前带着这组人马向矿场集中塌陷区出发,他们要尽早确认是否有毒害气体溢出。
和田的一月是全年最冷的月份,昆仑山北麓夜里飘荡着刺骨的山风,天上的明月像二十瓦的灯泡,散发着昏暗阴冷的光亮。高山的轮廓很清晰,山巅上白雪反射让月光更加明亮,整个山体就是一团巨大的影子。塌陷区腾起的烟尘渐渐地遮住了月光,队伍行进在一团迷雾中。法特一点也不慌张,这样的夜里,他独自无数次从矿洞里钻出来,再开着皮卡一溜烟跑到MY县。那轮月亮他太熟悉了,每次都是它指路,即便没有它,这些遍布在矿坑中的枝枝叉叉的小路,法特摸着黑照样往来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