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阳平关之战的战鼓轰然敲响。
阳平关下,蒙军如黑色的潮水般涌来,旌旗蔽日,喊杀声震天动地。播州军和宋军严阵以待,士兵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决绝。
杨价站在城楼之上,威风凛凛,他大声指挥着将士们布防。城墙上,滚石、热油、箭矢如暴雨般倾泻而下,蒙军的先头部队在这猛烈的攻击下纷纷倒下,但后续的蒙军依然悍不畏死地向前冲锋。
余玠则率领着宋军在关前与蒙军展开激烈的厮杀。他身先士卒,手中的长枪如龙,所到之处,蒙军士兵纷纷倒地。宋军将士们受到他的鼓舞,个个勇猛无比,与蒙军拼死相搏。
战场上,硝烟弥漫,刀光剑影交错。战马嘶鸣,士兵们的喊叫声、兵器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血腥而惨烈的战争画卷。蒙军的攻势一浪高过一浪,而播州军和宋军的防线却如同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
在这激烈的战斗中,双方都伤亡惨重,但播州军和宋军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紧密的配合,始终坚守着阳平关,不让蒙军前进一步!
在阳平关之战进行到最为艰难的时刻,硝烟弥漫,喊杀声震耳欲聋。杨价和余玠站在战火纷飞的城楼上,神色严峻,目光紧紧盯着下方如潮水般汹涌进攻的蒙军。
杨价紧皱眉头,望着战场的惨烈景象,大声说道:“余将军,蒙军攻势凶猛,如此下去,我军恐难坚守,吾有一计,不知将军意下如何?”余玠转过头,目光坚定地看向杨价,回应道:“杨兄但说无妨。”杨价咬了咬牙,狠狠说道:“如今局势,我认为可对蒙军采用火攻!”余玠微微一怔,随即眼中闪过一丝亮光,点头道:“此计甚妙!”
此时的战场上,蒙军的云梯不断搭上城墙,士兵们疯狂地攀爬着,企图攻破阳平关。宋军和播州军奋力抵抗,双方的尸体堆积如山,鲜血染红了大地。
决定采用火攻之后,士兵们迅速准备。一桶桶火油被搬上城墙,火箭被点燃。随着杨价一声令下,无数支火箭射向蒙军。瞬间,蒙军阵中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势借着风势迅速蔓延。
蒙军士兵们被突如其来的大火所吞噬,他们发出痛苦的嚎叫声,四处逃窜。原本整齐的军阵顿时陷入一片混乱,被火烧着的士兵在地上翻滚,试图扑灭身上的火焰,却无济于事。战马受惊,嘶鸣着四处冲撞,进一步加剧了混乱的局面。
战场上黑烟滚滚,火光冲天,仿佛末日降临。宋军和播州军趁此机会,发起反攻,喊杀声响彻云霄。
蒙军在那熊熊烈火与宋军、播州军的猛烈反攻之下,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终是大败亏输,无奈之下只得撤军。一时间,阳平关前,蒙军如潮水般退去,只留下一片狼藉与硝烟。
阳平关之战,胜利了!这一捷报如同春风一般迅速传至京城,宋理宗闻之,龙颜大悦。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中,宋理宗兴奋得难以自抑,对杨价的功绩赞不绝口。
为了表彰杨价的赫赫战功,宋理宗亲自下旨,加封杨价为正一品武将。这一封赏,乃是至高无上的荣耀,让杨价的地位达到了巅峰。不仅如此,宋理宗还慷慨地将珍州的土地划归播州管理,使其管辖范围进一步扩大。
同时,皇宫之中派出的使者带着一箱箱的奇珍异宝,浩浩荡荡地向着播州而去。那些珍宝中有璀璨夺目的明珠,温润无瑕的美玉,还有用金银打造的精美器皿。每一件宝物都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显示着皇家的恩宠与奢华。
当这些赏赐抵达播州时,整个播州都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百姓们欢呼雀跃,为他们的领袖杨价所取得的荣耀而自豪。杨价则恭敬地接过圣旨与赏赐,心中满是对宋理宗的感恩,誓言将继续为保卫国家、守护百姓而战。
正当杨价踌躇满志,准备率领麾下将士进一步对蒙军发起凌厉攻势,以期彻底消除边患之时,命运却陡然转折,一场突如其来的恶疾无情地侵袭了他。
杨价强撑着病体,心中仍牵挂着未竟的战事,然而病魔却愈发肆虐,无情地吞噬着他的生机。最终,这位英勇无畏的将领,带着满心的遗憾和未酬的壮志,突然病逝。
宋理宗在宫中闻此噩耗,犹如遭受晴天霹雳,顿时悲痛万分。他呆立在朝堂之上,泪水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那悲痛的神情让在场的大臣们无不心生恻隐。
为了表达对杨价离世的沉痛哀思,宋理宗毅然决定罢朝三天。整个朝堂陷入了一片肃穆与哀伤之中,平日里的喧嚣与繁忙此刻都被沉重的悲痛所取代。
随后,宋理宗亲自下诏,要以皇室之礼为杨价厚葬。诏令一出,宫廷内外皆忙碌起来,筹备着一场隆重至极的葬礼。灵柩所经之处,百姓们纷纷跪地,哭声震天,为这位护国英雄送行。
最终,宋理宗赐杨价庙号“忠烈”,以表彰他一生的忠诚与英勇,让他的英名永载史册,为后世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