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议事,议事厅上杨逸风双目圆睁,满脸通红,愤怒地说道:“土司大人遇刺,这定然是僚人部落下的黑手!他们以为如此就能将我们击垮吗?简直是痴人说梦!他们想得大错特错了!”他双手紧紧握拳,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出苍白的颜色,额头上青筋暴起。
“我们绝不能就此消沉,绝不能被他们的恶行所打倒!”杨逸风喘着粗气,声音因愤怒而微微颤抖,“我们一定要振作起来,集结力量,让他们为自己的恶行付出惨痛的代价!一定要将僚人部落彻底消灭,用他们的鲜血来祭奠土司大人的在天之灵,为土司大人报仇雪恨!”他的话语如同一阵阵惊雷,在众人耳边炸响,激起了大家心中的怒火与斗志。
杨逸风接着说:“要想将僚人部落消灭首先我们要选出新任土司来。”杨逸风眉头紧皱,神色凝重,再次开口说道:“如果依正统而言,杨溥应当继承土司之位,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杨溥如今年岁尚小,心智尚未成熟,阅历也十分有限,恐怕难以担当起这等重大的责任。”他稍作停顿,目光缓缓扫过在场众人,接着说道:“正因如此,我提议让杨溥继承土司之位,以保正统之名。但鉴于当前局势复杂,战事吃紧,军权应由我来掌管,如此方能确保我杨氏一族对播州的统治并消灭僚人部落。各位意下如何?”
话音刚落,现场一片寂静,众人面面相觑,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有人低头沉思,似乎在权衡利弊;有人微微颔首,对杨逸风的提议表示认同;也有人面露难色,似乎心中有所顾虑。
这时,一位年长的族人站了出来,他捋了捋胡须,缓缓说道:“杨逸风所言不无道理,杨溥年幼,确实难以掌控全局。但军权之事,事关重大,还需从长计议。”
另一位族人则大声说道:“杨逸风英勇善战,若由他掌管军权,或许能带领我们抵御外敌,保一方平安。但也要防止权力过度集中,以免生变。”
杨逸风听后质问道:“你什么意思?你是说我以后会叛变吗?!”
正当众人争执不下时陈氏站出来说:“我同意杨逸风的想法,杨逸风是我夫君的堂兄,并且他这么多年为了杨氏一族在播州的统治殚精竭虑呀,驱逐南诏收复了多少失地,如果有人说他以后会叛变我第一个斩了这个挑拨离间的小人!”
陈氏话音刚落众族人纷纷表示赞同,就这样杨晔之子杨溥继承土司之位。而杨逸风则掌管军权,他马上与僚人部落开战,经过一年征战僚人部落损失惨重被迫撤出播州。又过了几年杨溥也成年了,杨逸风将军权交还给杨溥。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杨溥刚刚全面掌握军政大权就意外去世了。有关杨溥的死因杨氏族人纷纷猜测是杨逸风害死的,目的是弄死杨溥后他能名正言顺的重新掌权。这个猜测很快传遍了整个播州,对于这个流言起初陈氏是不信的,但众口铄金传的人多了她不得不信。于是她愤怒的质问杨逸风为什么害死杨溥,她悲愤的说:“我真没想到你这么恶毒为了土司之位竟然害死了自己的亲侄儿,我现在真是后悔当初支持让你掌管军权!”
杨逸风显得十分冤枉的说:“弟妹,现在怎么连你都这么说,难道你们就没一个人相信我吗?杨溥是我侄儿他死了我也非常难过呀,关于杨溥的死因虽然现在还不能确定但你们也不能仅凭一些猜测就说是我害死的呀!”
听见杨逸风这么说陈氏有些动摇了,心想难道自己真的冤枉了他。正在这时一位德高望重的年长族人走进来厉声说道:“杨逸风!你丧心病狂的害死了杨溥,杨溥虽刚刚成年但毕竟也是土司,你居然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根据族规我和族长决定撤去你一切官职并将你打入大牢!”…
最终杨氏族人一致认为杨逸风害死土司杨溥,纯属大逆不道应该对他进行严惩,族长见杨氏族人一致认为应该严惩杨逸风当场决定将对杨逸风使用车裂之刑。杨逸风临死前悲愤又不甘的仰天长叹道:“我对杨氏一族忠心耿耿,驱逐南诏、消灭僚人为杨氏一族建功立业却没想到落得这悲惨的下场,苍天呀你为何如此不公呀!”…
杨逸风的冤案直到杨溥之子杨清上位才得以平反。杨清查明,当年杨溥是因为感染疟疾才不治身亡与杨逸风没有任何关系。老族长得知后羞愤和懊悔的说:“我老迈昏庸呀,没有确凿证据就听信流言害死了一个为播州抵御外敌的大英雄呀,我真是该死!”说完不顾众人的阻拦一头撞死在了墙上!
得知这一消息后杨清下令将老族长厚葬。同时以汉制追封杨逸风为忠义郡王并以土司规格将其重新厚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