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边的上郡和西河郡还有黄河流经,这个时候黄河的沙化还不是那么严重,上游和中游的确是很便利的灌溉水源,按照后世的经验不能大规模开展粮食种植业,但是良好的气候条件可以发展自给自足的种植业,发展畜牧业而且更加合适。羊可以有羊肉作为生活改善品,羊毛可以抵御严寒,牛可以用作耕牛和运输,后勤保障队陈逸不打算只靠马匹,马匹还是尽量装备部队更好一点,当然马也分驮马和战马,甚至有的地方马还用来耕种。所以让所有的马全都装备部队也不现实,不过这样一来农业中最基础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就都有了,自己能够让自己的人民吃喝不愁就好了,欧对了,也可以种棉花,这些东西既可以自给自足也可以外销,这样一来商业也有了保证。
山西陕西是煤铁大省,那么并州这两者也自然不会少,如果大规模开发的话,兵器就有了保证,铁制农具如果能够大规模普及的话农业又能再上一个台阶,这样就有了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三大支柱都有了的话,那么强大是迟早的事情,自己只需要安心发展就好了,不过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摆在眼前,瘟疫。
黄巾军起来起义的一个导火索就是当时全北方开始蔓延开来的瘟疫,张角拿着符水开始大规模治病才换来了大量普通愚昧百姓的跟随,如果自己能够在并州彻底根除瘟疫的话,那么别的地方饱受瘟疫之苦的百姓就会迁徙过来。在农业社会里最让人头疼的其实还是流民,农业社会里让社会安定的最好办法就是把人民安放在土地上,但是一旦原来的有明确户口登记的百姓成了流民以后就会非常的麻烦,在我们国家原来还存在暂住证制度就是这么一回事儿,流民成为一股力量的时候就会开始盲目冲击地方和中央政府,除了黄巾军外,两汉之交的绿林军和赤眉军,李自成的闯营都是属于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流民队伍。但是解决的办法说简单也简单,说困难也困难,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大量的无主荒地,将无主荒地重新丈量分配以后分给流民,利用土地来安定人心和社会秩序。
人口和粮食不同,真正能够称得上是劳动力的也只有15岁到45岁,当然其他的年龄的自然也可以做别的工作,不过一般而言的工人和农民,都要是这个年龄段的最合适,粮食一般一年就最少能收获一季了,但是人的话从婴儿长起来需要最少十几年,中间还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和各种意外,而且要想人口爆发的话也需要人口基数,东汉的人口就那些,还因为连年的自然灾害和瘟疫不断的锐减,所以人口就成为了一种战略资源,曹操能够有底气和袁绍抗衡也是因为当年的收服青州兵的时候获得了大量的人口,要不然兵源粮草全都是无从谈起,现在人口才是第一生产力。
那么既然这么决定了,人口多的地方就剩下两个了,太原和上党。太原自不必多说,现在仍旧是山西的省会,全国的一个工业中心,也有各方面的经济基础。至于上党,那也是古代的战略要地,自古以来便有得上党而望中原的说法,上党易守难攻,是一个盆地的地形,不仅土地肥沃而且面积也比较大,后来的张扬就是上党太守,但是却成为了并州的掌权人,就是这么个道理。
嗯,基本能够思考到的问题基本就都在这儿了,现在还是晚上,自己倒是可以再睡一会儿。想到这儿,陈逸往被子里缩了缩,但是刚刚有点困意,就被声音赶走了,哪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刀剑出鞘的声音,有敌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