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住的房子有个小院子,爸爸经常在大太阳底下在院子里做木工活儿,家里的各种柜子都是爸爸自己设计自己刨木板做的。爸爸还在前门廊的横梁穿过绳子在下边系住,搭上木板做成可以让小孩躺在上面的秋千。徐可夏天经常躺在秋千上一边喝着白糖和醋混合成的自制饮料水一边看着爸爸在院子里忙乎木工活儿,看他给初见雏形的柜子凳子钉钉子、刷油漆,偶尔爸爸会叫她过去帮点忙。连家里烧水的水壶都是爸爸用白铁皮自制的。
妈妈主要忙做饭收拾家之类。那时家里还在后院养了七八只鸡,刚买回来小鸡崽的时候徐可喜欢的不得了,每天捧着小鸡玩,慢慢地小鸡逐渐长大,小公鸡慢慢能打鸣了,小母鸡后来开始下蛋了,徐可就经常从屋旁的70公分宽的窄巷去到后院捡鸡蛋回来。到了冬天,慢慢地过一段时间就杀一只鸡吃,到春节时候最后一只也上了餐桌,徐可感到有点难过,但鸡汤她也喝了。
有院子的房子真的好处太多了,不仅有地方跑动,院子里能晒太阳,夏天傍晚可以在院子里吃饭和乘凉,院子里还可以种菜种向日葵。院子里种了十来颗高高的向日葵,每天向日葵的脸早上朝着东面,中午向南,傍晚就朝西了,非常神奇。但是有一年向日葵生虫了,一寸多长的大虫子,还有毛,吓得徐可都不太敢去院子里了,但又必须得给向日葵浇水,她就端了脸盆,站门口用力“哗”地泼过去,然后转身往屋里跑。
徐可七岁那年夏天的某个下午,徐可跟一群七八岁的小孩跑到主楼放映室外边,向里边张望有没有在放电影。不太看得见,大家个子都太低。放映室外边放着一个一米半见方的四边用铁条焊起的铁框架,徐可和另一个小孩同时踩上了铁架旁边的边框伸长了脖子往放映室里看,忽然对面的小孩跳下去了,铁架子一下子向徐可这边倒过来,瞬间徐可感到自己被压在了铁架下,右胳膊在那一刻感觉不是自己的了一样,动不了了。
一阵骚动,刚才在会议室开会的好多大人纷纷向这里跑来,爸爸把铁架抬起,另一个叔叔把徐可拖了出来。一会儿徐可就在爸爸背上了,去了医院。晚上回到家,徐可听爸爸跟妈妈说本市医院治不了,骨折,得去沈阳骨科医院。爸爸跟单位请了假,又借了点钱,背着徐可坐火车去了沈阳。
住了一个多月的医院。徐可粉碎性骨折的胳膊居然慢慢治好了。在医院的记忆除了手术那天比较恐怖以外,其他几乎都是有趣的。手术那天,因为耽搁了五六天,胳膊里的骨头按照错的方向已经长合了,医生说得靠人力拉开。徐可只记得头被放进一块板下边,身子在外边,三四个大人发力一起向两边拉她的胳膊,她感到胳膊痛极了哭得撕心裂肺…“咔嚓”一下,大人们都说“好了好了”…医生给她仔细接好了骨头打上了石膏。下了手术台后,躺在病房的床上,爸买来了黄桃罐头,吃了就不怎么难过了,感觉胳膊也没那么疼了。
拆石膏那天,医生小心地一圈圈揭开绷带,徐可固定了一个月的右胳膊重见天日,它变得很细,肌肉有些萎缩,但是当徐可把右胳膊高高举过头,看起来活动自如的时候,爸爸脸上露出非常欣慰的笑容。坐了火车回到家,妈妈也很高兴,做了一大锅打卤面,那时候能吃到白米白面就算是好饭了。当然后来右胳膊慢慢复原,跟左胳膊一模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