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6章 大宋帝国三司改组(2 / 2)大宋圣天子首页

本质上,三师会审针对的就不是普通案件,多半是政治案件审理的依据,也不是依靠法律,而是依靠政治事件为主。天子登记了相关的案件,都是直接公审或天子亲自主审。

赵宇开口说道:"民间的刑名师爷,诉师和讼师。多不多呀?"大宋帝国的刑民师爷算是半个官府编制,各级官衙主官自主聘用的,这些年官吏的一体制正在实行。相当一部分的地区已经开始实行正式与合同制合并制,也就是部分吏员列入正式的享受朝廷命官待遇。(现阶段,大宋帝国的财政根本养不起全员公务员编制不过上升渠道也有。)

其实后两者在大宋帝国体制内是属于比较不讨喜的角色,有个说法叫无讼。传统的官员讲究一个无为而治,而诉师和状师帮人要求升公堂一方面给他们增加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一个地区如果公案过多或者说官员的办案比较多,不会说他有多勤勉之争,而是说他御下不言。主管在地区出现大量的案子。

赵宇开口说道:"各地的刑名师爷主报一下,让有关部门查一查,没有什么大问题。统一到京城由大理寺主持,搞一个培训,培训结束之后,返回各级出任各地正式的法官辅佐各地主官进行案件审议工作去司法相关工作。级别,按治安体系的组建工作。"

侯文江开口说道:"启禀陛下,若一股脑全到京城集中培训,那地方的断案工作。"

刑名师爷的阻碍不大,本质上,刑名师爷干的也就是法官的活,只不过没有个正式编制,入编也没有问题,大宋帝国的官吏制度一体化一直在搞。甚至不少现在就已经拿到了政治编制。

问题在于,如果一口气把各地所有的刑民师爷也统一调入京城,那各地的断案工作可能要一团糟。

赵宇闻言,沉思了良久后说道:"这样各省官衙的刑名师爷先入京培训,同时这个相关培训对民间开放,各地断案工作不是太严峻的,可以暂时入京。另外,各级官衙的诉师和讼师必须拿到大宋帝国大理寺出台的从业资格证,否则有权不接受。"

出于无讼的理念,大宋帝国各级官衙的主官,实际上对于这两者并不喜欢,但是大宋帝国直接将这两个行业拔齐,那是不现实的,但是这两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的能力嘛,那叫一个参差不齐,所以只能规范化。

赵宇又补充道:"另外,招募一些优秀的讼师和状师嗯,搞两家职业的讼所。一家是公办的一些案件,可以由公办出,另一家是皇家会所。 "

大理寺现在的职能要变成相关的司法培训机构。工作压力日益增多。不过,在节节升高的大宋帝国部门的职能增多算是一件好事。

赵宇又开口说道:"大宋帝国刑部衙门牵个头,把各地的条例以及地方性专用条例整理整理立法工作,由刑部衙门负责。"

刑部和大理寺都已经安排了新任务。只有御史台还没有安排 。监察体系的改组晚点还要搞大宋帝国,现在的监察系统有点多,并且动不动就交叉办案,就这么个说各监察系统的主要精力不在办案,而是在和兄弟单位争夺办案权,虽然有了明确的职能划分。御史台的工作定义是,凡是侵占大宋帝国国有资产的,一律在他们的审议范围内。也就是说,无论是国有体系还是司法体系。凡是大宋帝国官府体制内的都在御史台的监察范围内。

赵宇开口说道:"以后御史台专门负责监督相关的法治建设和案件审议的相关流程,监察和监督工作。帝国的监察体系有点混乱,晚些时朕考虑要改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