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二章 :初战,我笑朱元璋无智!(2 / 2)大明:我,异姓王,马皇后义子首页

所以,一切的压力,都汇聚在了徐达身上。

龙湾,明军伏兵处。

徐达听着几名斥候轮番来报,脸色愈发沉重,

“已有少量敌军登岸!”

“敌军在持续登岸!”

“...”

这个时候,打与不打,都成了难题。

打,牵一发动全身,万一影响到整个计划,徐达百死莫赎。

不打,计划迟早崩盘。

打了,能在有效的时间里,完全完整的歼灭敌军吗?

如果不能,放走一两个小卒,然后他们去告诉陈友谅,其后果,无法想象!

如今天已彻底黑了下来。

这对敌我双方来说,都是有利有弊。

利处很明显,徐达等人可以在夜色笼罩下能够隐藏身形。

弊处,夜战当中,很难保证全歼敌军!

但随着陈友仁的徐徐推进,被发现,也是迟早的事。

想到这里,徐达双眼一凝,他知道,不能再等下去了。

为将者,最忌犹豫,因为犹豫就会败北!

“你们几个,去告知大帅,就说,我会放汉军先头部队推进至龙湾与狮子山中间一带,而后将其部全歼!”

“请大帅按照原定计划行事!”

说罢,徐达便闭上双眼,尽可能的,使复杂的心情平静下来。

他现在还不是那个战无不胜的魏国公,虽已身至三军主帅,但面对与陈友谅的决战,不紧张、激动,是不可能的。

但他知道,越是这个时候,就越不能有其它心绪。

因为任何心绪,都有可能左右自身判断。

......

一刻过后。

陈友仁派遣的斥候已经归来,告知他,前方并未发现敌军踪迹。

闻言,张友仁大笑不止。

有副将询问,“将军何故发笑?”

陈友仁大声道:“我笑朱元璋无谋,徐天德少智。”

“若他们先前在此设伏,我军岂能安然登岸?”

说罢,他遣两人乘船告知陈友谅,言说此地并无伏兵,可放心登岸。

随后,他便作为先遣部队,向前方行军。

这时,徐达已知陈友仁所部动向,连忙调兵遣将,

“郑遇春,咱只能给你三千人,守住江畔,不可放走任何一名逃卒!”

“若遇陈友谅主力,允你便宜行事!”

待陈友仁挺进龙湾与狮子山接壤一带,就见四周突有上千火把升起。

“不好,中计,撤退!”

陈友仁连忙惊呼,但为时已晚。

就见徐达军队,自四面八方围剿而来,势要将其全歼。

......

狮子山,主帐内。

朱元璋已见到徐达派来的斥候。

冯胜道:“上位,徐帅部经此一役,恐有伤亡,是否增派援军?也能助徐帅剿灭来犯汉军。”

闻言,朱元璋摇头道:“咱相信天德,他说让咱按照原计划行事,心中定有把握。”

“这支汉军,不过是替陈友谅认眼来了,咱要是增派援军,固然能助天德一臂之力。”

“但若事后陈友谅登岸,见龙湾一带伏兵众多,定觉我军主力皆在龙湾,届时,陈友谅便不敢推进了。”

“只要天德能撑到陈友谅登岸,率部伏击,随后故作溃败,陈友谅也只会觉着咱只在龙湾设下少量伏兵,认为咱的主力还在江东桥。”

“却不会料到,咱将主力都摆在了狮子山!”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

倘若徐达放汉军先头部队入埋伏圈,倘若陈友仁提前获知此地一带伏兵,那么,对于朱元璋来说,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保证全局计划能够顺利进行,他只有选择相信徐达。

第一战已经打响了,对敌我双方来说,形势已经严峻到稍有差池便会满盘皆输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