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5章 廉颇老矣(1 / 2)大秦:吾为长公子首页

"夏御医?"赢政一怔,接过信简询问,“信是什么时候来的?”

"就在三日前,但当时大王正忧心战局,臣不敢打扰。"赵高毕恭毕敬回应。

"夏御医去李家村多久了?" 赢政拆开了信。

片刻后,

他合上了竹简,沉思未语。

“好了,下去吧。”

秦王嬴政向赵高挥手示意,未多言。

“没想到你也终是离开镐京,不再回归了。”

“孤寡一生,可能真是我孤独至终。”

攥紧手中的竹简,他无奈地叹了口气。

这么多年来,

他曾怀着如同对待岳丈的崇敬态度,无论有何言语,在地位上放下 ** 身份,也会亲自向夏无且诉说。

如今夏无且寄来的退居养老的信函,说要归隐于李家村颐养晚年,令嬴政感伤并抱有一些惆怅。

“岳父大人。”

“你只管放心便是。”

“韩国已然被吞,赵亦将落入圈套。”

内心深处他暗想:“等天下统一之时,寡定要在大秦全国搜捕冬儿踪迹,届时让她与你父亲重聚。”决心坚决无移。

此刻的赵地邯郸城。

喊杀连连不断。

“冲啊!攻进城门,夺回邯郸!”

“后撤者斩。”

“首先破城者,厚赏千金,爵位跃升五个等级。”

“杀了……”

战场上,将领们督促士兵冲锋陷阵,命令加 ** ,无所不用其极。

然而眼下,眼前的邯郸城前惨烈场景令人不寒而栗。

遍地血污,殷红鲜血染满了邯郸的土壤,散发出令人心惊肉跳的血腥气息。满目疮痍的房屋和断壁,散落在各地,断裂的剑矛,地面上铺满利箭,赵国的士兵被无数箭矢射中致死,有的甚至像刺猬一般蜷曲;还有的人被从天空落下 的巨石碾成烂泥。

赵国的攻击器械,战车、云梯等等,尽皆碎散一地。

一眼望去,

在过去的七日里,已有逾七万赵军在邯郸城门前覆亡,并仍在增加。

七日攻城战,在廉颇的严格指挥下,赵军不分昼夜竭尽全力攻击。一有机会就想要突破城墙。

然而结果,令廉颇及全军都痛心疾首而又无可奈何。

连续七日,

大军损失惨重,死在本国都城,尸积如山、鲜血如海,他们在初次交锋时曾充满对秦军人侵都城的愤怒,但现在仅存恐惧攻城的情绪。

秦国轻松攻克之城,让他们的抵抗显得尤为艰辛。

“上将军,”

一位将领对着战车上坐镇的廉颇,苦涩地陈述:“如照这般局势持续发展,毫无对策可言。赵祁坚如磐石,守护邯郸,麾下秦军防守滴水不漏。在这七日之内,我们的兵马已经接近八万人全军覆没,大部分是壮烈牺牲的,幸免的寥寥无几。”

面临此状,

老将廉颇无奈地叹息。“如今事态发展到这一步,已无其他方法改变赵国的处境。原本我以为在最晚三天内能攻破城墙,将秦军逐出邯郸并以此基地抗秦。可现在……”

时间紧迫如鞭,

王翦大军步步推进,已临近赵地腹地的邯郸,并很有可能今日已抵达。

另一位将官提议:“或许我们应该转移至代郡,在那里和李牧将军会合,那样还能保护部分赵军实力不衰。”

但是廉颇深知此举的严重后果:“撤退到代郡是末路之策啊,那可是我们赵北边境,有近二十余万李牧部兵力守护国家安全,但我们若撤离,就等于将大部分国土放弃。”

综观全局:

形势严峻,王翦所带领的秦军步步逼近邯郸,留给赵国的机会逐渐减少。而他们自己也需要作出最明智而艰难的选择,面对困境迎头作战,抑或在保住实力中找寻一丝喘息的机会。

第一百八十四章

此刻,

郭开端领护卫们的护佑,从行伍后面走到廉颇坐驾旁。“廉颇啊,王上有旨。”他说,“如你今仗还未攻克邯郸,那么便不可再为帅。”

“七日过去未能破围,君王甚是失望。”

他对战车上垂眸凝望的廉颇呵斥起来。廉颇眼中显露出些许憎恶之情,但无可避免的是,在权势之下,他唯有服从。“君王圣训,臣谨记于心。”他说,语气虽冷冽,却透露出决心。“请代禀告大王,倘若今日依然无功而返,老夫愿献出兵权,且甘受死责,聊谢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