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硕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
在他的立场来说,杨行秋既然不能留用,就得杀掉,绝对不能让他有加入其他势力的机会。
杨行秋也明白这一点,曹硕在给自己最后一次站队的机会。
是坚持支持牛氏,还是换边支持曹氏。
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杨行秋努力保持冷静,摆脱曹硕无形的掌控。
从恍惚中逐渐清醒,杨行秋的大脑开始运转,理性的做出判断。
先看待遇条件。
“操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
杨行秋想不起当时看《三国志》对曹操的评价了,却想起了这句话。
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曲折中前进的。事物发展过程中会有不确定性因素,难免会遇到风险和障碍。
而人总有局限性,以致有时不能很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而发生差错。
对于曹硕来说,没有错误小到可以被宽恕。
那天对王贤的惩戒,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赤壁之败,将抵何人之罪?”
杨行秋明白跟曹硕这样的老板,早晚有一天,他会借走自己的脑袋。
再从政治前途上看。
曹魏政权建立之初,得到了寒门士族的支持。
寒门士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政治地位和话语权,以便和名门望族相抗衡。
为了满足寒门士族的需要,曹操选择不信天命,厉行法治,抑制兼并,破格用人,提倡节俭,不慕虚名。
再以奉天子以讨不臣的理由,打压名门望族,表现为,灭袁氏,杀孔融,杨修,崔琰,逼死荀彧。
在曹魏政权完成了原始积累,曹丕登基称帝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陈群推出了九品中正制,将人事权力交由名门望族,以声望之高低、品阶之上下、势力之大小,分配官职和权力。
这就背叛了寒门士族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