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见状叹了口气。
虽说袁尚从小耳濡目染,但此时让一个七八岁的孩童来回答这些问题,无异于朝纲了。
而这些问题,都是她昨晚从袁绍口里探出来的。
袁绍其实自己也不知道答案,可多多少少心里是有数的。
懂袁公者,非她这位枕边人不可。
她甚至袁绍也是用这些校考之题,来看看三子对于当即局势的认知。
看着刘氏一遍又一遍明目张胆地帮袁尚作弊,袁绍却视而不见,仿佛默认了一般。
可身旁的许攸这时却看不下去了,
“主公,夫人这般行径,怕是有失公允啊……”
袁绍不以为然地摆了摆手,
“尚儿年幼,此次校考当以鼓励为主,但谭儿和熙儿这个年纪,应当对时局有最基本的判断。”
许攸听后顿时哑口无言。
袁尚年幼不假,可另外两位公子……似乎也没那么老成吧?
说到底,长子袁谭也就不过十一二岁。
袁熙九岁。
如今董贼霍乱朝纲,天下震荡,别说是这些孺子,就算是连他们都无法判断今后局势会发展成何等模样。
就这几个孺子,能说出什么所以然来?
自己主公对这个幼子,着实偏爱的不轻啊。
“袁公,校考一事当在于晨,今日天色已然不早,不如改天如何?”
逢纪这时在边上开口劝道。
闻言,袁绍面露不动声色的窘迫。
倘若不是他昨夜太过疲惫,又怎会临近响午方才睡醒?
不过他感到有些奇怪,今日为了校考三子,本就是借机休沐。
逢纪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袁绍不由得问道,
“元图,你觉得这样做有些不妥?”
逢纪点了点头,
“最近因为袁公声势浩荡,不少慕名而来的有志之士每日都会过来拜访,如今是关键时期,这样浪费时间,恐是不妥,况且,我刚刚接到一封书信,上面说,颍川荀家想要投奔袁工于您。”
“颍川荀家?!”
袁绍刚送到嘴边的差忽然停下,顿时站起身来激动询问,
“荀文若可在其中?”
逢纪摇头,
“具体消息暂未得知,不过算上时间应当已经快渤海了。”
闻言,袁绍心中顿感激动。
颍川荀氏。
这可是颍川的大户人家,‘王佐之才’荀彧,荀文若,便是出自这个家族。
如今他是用人之际,若是都能得到颍川荀氏的支持,定然能让他袁绍如虎添翼。
但很快袁绍便,正色开口,
“我若能得荀文若,那便是如鱼得水,可他若不愿意入我麾下,那岂不是白费,不行,一定要严令下去,现在谁也不允许去打扰这位大才。”
然而一说到此话,他顿时怒气腾升,一巴掌拍在桌上,
“谭儿和那个逆子为何还不来?校考一事都能迟到,成何体统。”
得知了荀彧的消息,袁绍迫切的想要与其见面,但袁谭和袁熙两人却迟迟不来,这让他更加焦躁。
若是被他人所用,那绝对是得不偿失的一件事。
也正在这时,嘱咐突然闯进来了一位少年,气喘吁吁地像是刚刚脱力。
见到他后,袁绍脸上的不悦更甚了,
“谭儿,熙儿呢?不是让你去把他给床上拖过来吗?”
袁谭听后连忙作揖,神色惶恐地让袁绍有些不好的预感,
“回禀父亲,刚刚我去绑二弟时,他趁我不备偷袭与我,现在……已经爬墙翻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