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 教授制细盐之法(下)(1 / 2)大明:我在定远一手遮天首页

对朱桓而言,这些作物不仅仅是改变定远县农业命运的契机,更是撬动整个大明的杠杆。

心中明白,一旦成功引入这些高产作物,定远县的百姓乃至整个大明的子民,将不再为旱灾而忧心,人口也会因粮食充裕而得以增长,国力自是再上一层楼。

“去吧,务必要保密,不得外泄。”朱桓叮嘱道。

说罢,朱桓与父亲简单吃了些东西,但心思显然早已飞回了书房。

夜幕降临,朱桓再次回到书房,燃起一盏孤灯,开始在厚厚的古籍和图纸中摸索着,直到月光悄然爬上窗台,夜深人静时,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厢房休息。

在书房里,朱桓的思绪如同奔腾的江河,无法停止。

眼前铺展开来的纸张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关于农业改革的设想和对未来的规划。

这不仅仅是为了眼前的商业,而是为了整个定远县能在未来的岁月中,抵御可能发生的天灾人祸,甚至成为大明强盛的一部分。

在他看来,治国之本,民生为重。而粮食,正是民生的命脉。

若是能寻得这些高效的作物,必能改变当前农业依赖天时的困境,提高产量,确保每个百姓都能有饭吃,有衣穿。

然而,朱桓也深知,这样的计划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即便派人去沿海地区寻找这些作物,即便在海外它们已经是成熟的农产品,但要将它们成功寻到并大规模种植,仍是未知。

“少爷,您还未休息么?”门边传来小红轻柔的声音,打断了朱桓的思绪。

朱桓抬头,笑了笑,“再看一会儿。”

小红微微叹息,却又不敢打扰,只得悄然退下。

细盐的制作方法,作为明朝的一种新技术,朱桓打算通过掌握并垄断这一技术,将定远县之名传遍整个大明。

次日,一大早,朱桓便起了床。

他整理好衣冠,在镜前仔细打理了一番,随后迈步走出了房间。

见才早已在门外恭候,看到朱桓出来,立刻上前迎道:“少爷,今天可是个大日子,咱们得早些过去。”朱桓点点头,示意他带路。

一路上,见才不时地向朱桓讲述关于商会的一些事情。

朱桓默默地听着,心里却盘算着今天的计划。

不多时,他们便来到了商会所在之处。

朱桓抬眼望去,只见商会一共有三层,建筑恢弘气派,前后各有庭院,庭院中种满了各类花草,芳香四溢,让人心旷神怡。

“这里真是个好地方。”朱桓暗自赞叹了一句,随后在见才的引领下,走进了商会内部。

商会内部的装饰更是华丽至极,富丽堂皇的大厅,精美的雕花木门无一不显示出这栋楼的奢华。

原本这栋楼只有两层,但在宋翰林的要求下,又加盖了一层,朱桓走进商会的大厅,环顾四周,心中满意至极。

就在这时,朱桓看见商会的前院里,小红已经带领着十位百姓等候多时。

“小红,你们倒是来得如此早啊!”朱桓笑着说道。

小红见朱桓进来,连忙迎上前去,恭敬地说道:“少爷,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您看看需要我们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