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朕才决定建立一个学院,专门来教授这些知识,培养专业的人才。”
“到时候,这些人就算没有能力在朝为官,那他们也身怀一技之长,也不用担心过不了日子。”
“陛下说得是,微臣也是这样认为的。”徐光启听了朱由检的话,也是点头表示赞同。
“还有,朕刚想到,还要教授《大明律》和《大诰》!”崇祯接着说道,这是为了加强之后学员的法治观念和政治思想。
现在的大明朝上下法治观念十分的薄弱,特别是那些有了功名的生员儒士,他们甚至把自己定义在法律之上!藐律法与无物。
听到这,徐光启内心暗自推测,这学院出来的学生,将来多半会占据一大半大明的官场。
“格物院,用来研究事物的道理和万物的规律。”
“就像火器,可以去研究如何能增加火器的威力?如何才能增加火器的射程和威力?去研究怎样才能使得产出的铁器质量更好。”
“还有那番薯,去研究如何能把它培育的更好,如何让它的产量更多,味道更美。”
“这些东西,都在格物院的研究范围内,当然,格物院最重要的一项任务,也是朕最关心的,就是去研究这世间万物的道理和规律,一些事物为什么会这样,比如,同样是木头,为何有的能浮在水面上,有的却会沉入湖底。”
“这些都是,要格物院研究的。”
这格物院,在崇祯的规划中,就是和科学研究院一样的存在,不过就是感觉格物院,好听一点。
徐光启听了崇祯说了这么多,也佩服起自己面前的朱由检,朱由检的想法这是太多了!
“朕知道自己的水平有限,朕也知道徐爱卿对于格物院各种学问都有涉及甚至精通,所以,这些事物,还是要靠徐爱卿先撑起来啊。”崇祯一脸认真的对着徐光启嘱咐道。
“微臣定不负陛下所望。”徐光启十分的激动的向着崇祯行礼,他觉得现在比自己中了进士还要激动。自己一身的本领终于有地方施展。
紧接着,徐光启陷入了沉思,略做沉思后,对着崇祯开口道:“陛下,微臣知道一人,也是和臣一样精通这些学问,臣以为,陛下可招他进京,加入这格物院。”
“谁?”崇祯听后,来了兴趣,能被徐光启所推荐,这一个人肯定不是得闲之辈。
“江西举人,宋应星!”
宋应星?写《天工开物》的那个宋应星,听到这个名字,崇祯内心一喜,这可是不亚于徐光启的人物啊,他把中国几千年来出现过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方面的知识作了一个总结性的工作,同时也对技术经验作了总结性的概括。
他所写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不仅如此,他还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的论述锌和铜锌合金(也就是黄铜)的科学家,并指出锌是一种新的金属,并且首次记载了锌的治炼方法。
在崇祯看来,这是个大佬级别的人物。
“爱卿是如何认识这宋应星的?”朱由检问了一句,他记得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在崇祯朝时成书的,难道宋应星在还没有写《天工开物》时,就已经有名气了吗?
“陛下,宋应星在万历四十三年,参加乡试,年仅二十九岁的他,以全省第三名中举,其兄名列第六,因为奉新诸多考生中只有他们兄弟中举,故被称为‘奉新二宋’,使其在江南等地小有名气。”
“不过其兄弟二人却在次年会试中名落孙山,有人为其感到可惜,都说如果其专心研究圣人之言,不去研究那些旁门左道,定不会名落孙山。”
这里说的旁门左道,多半是关于农业与制造方面的知识。
“微臣当初去拜访辞官居家的舒曰敬时,与在其门下学习的宋应星相识,微臣观其知农学与工艺制造之学,便于其交好,微臣与宋应星经常交流农业等方面的心得。”
“所以,微臣斗胆向陛下推荐宋应星。”
“如此甚好!”崇祯点了点头,十分的满意。
“这宋应星现处何处?”
“回陛下,微臣想来,其现在应该在家中,与其兄应升准备新的会试。”徐光启想了一下说道。
“参加会试?还参加什么会试?徐爱卿,你亲自写信通知宋应星,让他进京,格物院全权有宋应星负责,朕让他食二品官的俸禄。”
在崇祯看来,这宋应星把时间花在会试上,还不如来格物院搞研究呢,来自己身边施展自己真正的才华吧!
格物院增设农科分院,分院由徐骥负责,朕就近拿出一个皇庄,当做农科院实验田。
军械局皆由徐爱卿说了算,朕对这些懂的不多,便不指手画脚的了,免得惹你徐爱卿讨厌?”
崇祯此言一出,徐光启却是喜出望外,终于有皇帝肯支持自己研究这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了。
当下表态道:“臣多谢陛下厚爱。只是国朝眼下并不富裕,臣家中略有家资,愿变卖家产,投入这大明科学院,望陛下恩准。”
崇祯闻言却是哈哈一笑,对徐光启道:“徐爱卿放心,朕前番查抄了阉党贪官污吏,内库中银子有的是,三年之内都不为了边响辽饷发愁了。”
格物院及军械局,所需经费等一应支出,皆由内帑及国库拨付,徐爱卿便放心研究。
崇祯又道:“眼下,朕便有任务交给徐爱卿去办。”
徐光启道:“请陛下吩咐。”
崇祯道:“朕将于北京某荒弃之地,命人建设院,整个学院,仿照皇城的防御,朕会命锦衣卫和内缉事厂配合,联手防护,务必要做好保密工作。”
崇祯道:“朕,提出几个要求,徐爱卿务必办妥。
其一,这火枪必须要使用火石击发,不能使用火绳点火的方式。
其二,则是关于火枪的射程问题,由于涉及到火药,需要与军械局王恭厂工匠,讨论如何要提纯硝、木炭、硫磺,然后验证最佳比例,再制成颗粒状;
倘若火枪的射程,远于弓弩,则建奴必死。
其三,朕观这火枪的弹药皆是由膛前用通条捣入,临敌之时多有不便;徐爱卿看看,如何将这些弹药改成后填装,如此一来,这建奴要排队等着朕的大军前去枪决了?”
徐光启却是苦笑道:“陛下,前面两个问题倒还好说,慢慢研究,总是有希望;只是这后填装,却是不易。”
崇祯却道:“徐爱卿放心,朕是外行,只是提提意见。
不过,朕毕竟是外行,具体怎么搞,徐爱卿还要多多费心才是;不要怕浪费材料,多试验,也不要怕失败,爱卿尽管放心去做便是。”
激动的徐光启,向崇祯行跪拜之礼,朗声道:“臣,绝不辜负陛下厚望。”
师夷长技以制夷。
受千百年来腐儒的思想影响,上朝天国的观念,没能叫大明积极向外扩张,这也导致大航海时代出现后,大明在许多领域都有所落后的。
崇祯创建格物院,就是想吸纳中西人才,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想法,在科技领域内有所突破,培养一批人才。
改变大明命运的大势要做,布局科技领域的发展要做,在崇祯眼里看来,两头都要抓,两头都要重。
崇祯知道的明末人才,徐光启、宋应星、焦勖等等,若能叫他们用好了,那大明迟早能走上大炮射程之内,便是真理所在的道路。
最后,崇祯能让许徐光启便宜行事,封为工部侍郎闲职。
讨论完毕,崇祯把高炉、平炉、转炉、炼煤室、离心机一应土法图纸交给徐光启。
徐光启走了,带着难掩的激动神情,他一直心心念念的事情,竟得到天子的大力支持,这是他所没敢去想的。
‘到底是学派出身的大臣,对朝中党争并不关心啊。”
啾着离去的徐光启,崇祯皇帝心里感慨道:‘不过这样才对嘛,大明在守旧方面,想有所突破,就靠徐光启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