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隐约记得,有一位作家曾经在回忆录写过,他在58年的时候,用1000多元的稿费购买了一个一进院,这说明在这个时期,私人的房屋买卖还没有完全受到管制。只不过李逸既没有房源,也没有足够的房款,独门独院是甭想了,凑合着让自己住着更舒服倒是可以做到。
“我知道那两间房子……理论上,是可以卖的。”
李主任记起了那几间房子,分房子和买房子不同,前者需要资格,后者只需要货币。由于耳房太小,有资格分房的人家不想要,可要是把它当作搭头,居委会又不愿意,一来二去的这两间耳房就闲置了下来。
她有些疑惑地问道:“你想买?”
“如果不是太贵的话,我确实想买下来。”李逸说道。
李主任翻看了一下记录,又查了一下文件,说道:“行,每间耳房110元,你先到财务那里交款办理手续,然后再去房管所办理房主变更手续。”
“那可太好了,谢谢李主任。”李逸大喜。
钱,他随身带着呢,手续立即就可以办,不过他还是向李主任打听了一下房屋改造的要求……这会儿还没有什么‘非遗’的说法,只要不破坏房屋的大体建造格局,居委会也不会干涉,想反,还乐见其成。
刚解放那会儿,胡同里经常看到一些腌臜之物,那会儿有专门收夜香的车子,很多人家里都备着夜壶什么的,晚上排出,第二天早上就由收夜香的人收走了,但人有三急,白天没人收,有人就在街头巷尾就地解决了……没办法,谁让那个时候没有厕所呢?
解放后,为了建设文明城市,这才开始兴建公共厕所,但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就造成了公共厕所其实牌一种供不应求的地步……除了脏乱之外,经常可以看到十几、数十个人在厕所外面排队的情况。
在知道李逸的打算之后,李主任表示并没有这方面的禁令,并且暗示他可以把化粪池建得大一些,这样虽然邻居们不能用他家里的厕所,但可以往化粪池里倾倒夜香,这也算是人情了。
房管所距离居委会不太远,但等到办完手续的时候,也用了将近一上午的时间了,只不过拿着两张房证,李逸还是挺高兴的,特别是在他准备告辞的时候,李主任还告诉他,准备帮他联系一支施工队伍,于是李逸又是一番感谢。
在临走的时候,李逸忽然想起今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要打听,于是问道:“李主任,你知道百花胡同在哪儿吗?”
“百花胡同?”
李主任一拍巴掌:“你问得巧了,这百花胡同也在咱一个街道,但不是一个居委会的……”
她详细地跟李逸讲了一下百花胡同的位置,并且还要热情地亲自带他过去。
“暂时不用。谢谢您,李主任。”
李逸婉拒道:“我还有其它事情,等回头有空了,再找您。”
打听一个名字而已,不在一个居委会那就最好,一旦百花胡同发生了什么事情,那也找不到李主任的头上,自然也找不到李逸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