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俗称金銮殿。
大殿之中,百官颤抖。
朱元璋那冰冷的目光不断扫视众人,群臣里,仅仅几人敢于抬头对视,但也都是大气不敢出。
此时的朱元璋,身穿一袭明黄色龙袍,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绣有金织盘龙,头戴翼善冠。
来回踱步,审视着众人。
自朱元璋五十岁起,也就是洪武十年,他便是很少走动,每天只是端坐龙椅,倾听着大臣的奏章,批阅着奏折。
但今日他如此活动,众人都心知肚明,并非健胃消食,有几个胆大的臣子,微微抬头偷瞄一眼,只见朱元璋面若寒冰。
众人心里焦急,等候半天也不见马皇后出现,若是马皇后在此,至少也能安抚陛下。
若是只有马皇后不在也就罢了,太子参政多年,一直以仁德待人,其品行无人不为之夸赞。
可今天就连太子朱标也不在,诸位大臣隐约间都猜到了什么,纷纷面如死灰。
上朝前,朱元璋早已吩咐朱标,一定要看好马皇后,他知道以自家妹子的仁慈心,远远起不到震慑人心的效果。
殊不知在朱标到达乾清宫后,只见马秀英端坐,丝毫没有想要去救一救诸位大臣的意思......
朱元璋手持玉如意指着前方,不停的左右移动:“怎么?今天都哑巴了?”
朝堂上众人皆知沉默不语,面面相觑,还能怎么说?
文官集团的最高长官,左丞相胡惟庸都被关押进昭狱了,我们这些臣子还能怎么说?
明朝的中书省是设立了左右两相的,最早的左相徐达,最早的右相李善长。
二人相互制约,达到了一种“以文官治武将,以武将约束文官”的一种微妙平衡。
这也是朱元璋引以为豪的帝王心术。
自古以来,左和右的斗争没有停止过。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以右为尊,意见不同叫意见相左,不三不四叫旁门左道。
官员的升迁叫右迁,贬官叫左迁。
有诗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伟人有云:“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但咱们朱元璋同志的大明王朝不一样,一反前制,设立左相国,左从相,左柱国,通通比右大。
但如今,文官集团的首领,淮西集团的现任龙头都进去了,谁人敢说话。
“哼。”朱元璋鼻子里发出一声轻轻的哼声。
“汪广洋,咱要你说说这胡惟庸是怎样个大奸大恶。”
他走下台阶,走至一名身着上等丝绸所制绯红色朝服,长髯官员面前。
朝臣们顺着朱元璋的声音望去,那个男人曾是大明丞相。
洪武四年,李善长因病辞官,朱元璋提拔汪广洋为右相,随后被贬岭南,洪武十年,再度拜相,然而没过多久,再度被贬。
只见中年男人嘴角抽搐了一下,颤颤巍巍的开口:
“胡惟庸专权跋扈,不思皇恩,应当......应当诛九族,清算同党。”
话音刚落,所有人的目光皆是齐刷刷的看向他。
朝臣们对于数次被贬却又两度拜相的汪广洋感情复杂,既不想沾染是非,又总能觉得他还可以再拜丞相。
但如今这话什么意思,谋逆的是左相,建议株连同党的是右相。
明面上大家不说,和和气气的,暗地里谁不知道当今朝堂分为两大派系。
以李善长为代表的淮西集团,多以勋贵为主。
以刘伯温为代表的浙东集团,所以文臣为主。
从爵位上看,淮西集团六大国公,根本不是诚意伯这等爵位所能抗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