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 名单(2 / 2)朕,崇祯挽救大明首页

只是世事弄人,权谋诡谲,方令其心防渐筑,终至孤家寡人。

袁都督壮志凌云,誓五年荡平辽东,崇祯少帝,赤子之心,倾囊相授,权柄、金银、粮饷,无一不慷慨解囊。

即便袁公因私情斩总兵毛文龙,龙旗之下重臣陨落,崇祯仍深信其志在千秋,忍辱负重,为大局舍小我,此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之极致。

朝廷每遣将出征,崇祯必亲临安定门,执手相送,恩泽广布,初期之信,重逾千斤。然世事如棋,局局新,换回的却是边疆烽火连天,流寇四起,朝中文武,或贪或怯,权贵文臣,勾结成网,欺上瞒下,忠奸难辨,谁还敢轻信庙堂之臣?

直至李闯王雄兵二十万,铁蹄踏破紫禁城,景阳钟鸣,百官遁影,煤山之巅,一帝孤影,自缢以终,此为其不屈之傲骨,亦是末路之哀歌。

其遗诏龙袍,字字泣血:

“朕崩,无颜以对列祖列宗,故去冠冕,发掩其面。贼寇纵裂朕身,勿伤吾民一发!”

此言一出,天地为之动容,尽显其仁君之心,虽死犹荣。

十七载风雨飘摇,绘就大明末路悲歌,崇祯帝以绳结终章,其悲壮自缢,不仅铸就个人哀史,更触动后世万千心弦。

若以李明之眼观之,此帝生涯,可凝练为八字真言:

“勤勉治国,力有不逮”,宛如错过满天星辰,未能挽狂澜于既倒。

近日,他以微恙为由,深居乾清,避世朝堂,面对无法逆转的过往,唯有在现状中寻觅平衡。

明朝末年,朝堂暗流涌动,连九五之尊亦难独善其身,更有两位青春天子,竟溺水而逝,疑云密布,非偶然可解,背后必有蹊跷,智者皆心知肚明。

李明初来乍到,自保为上策。

时值崇祯七年,距国破尚余十载春秋,依历史脉络,理应安然度日。

然,今之崇祯,已非往昔,其降临本身即为时代巨澜,身为帝王,岂能置身事外,坐视江山沉沦?

故李明心念所系,首要在于如何在乱局中保身立命,同时,亦暗自思量,如何以异客之身,悄然改写这既定的悲剧篇章。

跨越时空之旅,非易行之道,岂能辱没穿越者之名?

大明江山,遗憾重重,既承天命而来,誓要力挽狂澜,改写往昔。

肩扛道义,心系苍生,继往圣之遗志,开万世之太平,此等伟业,非轻描淡写可成。

需有拨云见日之力,更需有未雨绸缪之智,誓将建州女真之祸患,扼杀于萌芽之中,以防历史重演,屈辱再临。

然,欲清朝堂之浊流,破勋贵贪腐之网,必触众怒,成众矢之的。

前车之鉴,两位先驱不明不白消逝于波涛,警钟长鸣。

故,他暗下决心,广结良缘,筑造坚不可摧之基石,以避暗箭难防。

历史长河,淘尽英雄,他细研过往,寻觅忠肝义胆之士,昼夜思量,终得一份名单,犹如珍宝在握。

此名单,非仅个人安危所系,实乃大明亿兆生民之希望,更承载着未来四百年荣辱兴衰之重担。

每一笔,皆是深思熟虑;每一划,皆是壮志凌云。

如此,他誓以微薄之力,撬动历史巨轮,让大明之舟,驶向光明彼岸,留下一段段不朽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