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一丽右侧靠窗而坐的是郭海龙,司马仲夫的目光经过石一丽的时候,感到郭海龙在吸引着自己。
怎么说呢,石一丽是那种称得上是风韵犹存的女人,但她的眼神里有一点点“凶”,就是不光是美,还有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东西,让人不能直视。
可能这就是石一丽身为县重要领导的一种气质吧。
但郭海龙似乎一个人在微微笑着。
至少从他的面相上可以感受到这一点。
想想看,一个中年男人,面容姣好,温文尔雅,且自带微笑(那种人蓄无害的微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男人呢?
司马仲夫稍微摇了摇脑袋,郭海龙的故事便陆续浮出水面。
郭海龙是作为一个地级市的林业局局长而出现的。
在此之前,他曾干过科长、团县高官,给人的印象是谦逊、果敢、有魄力,什么问题到了他这里,通常就等于到了终端,没有解决不了的。
他是从大学的林学专业毕业的,对林相和森林保护颇有研究。
比如他曾这样说过:“如果一个地方的林相过于单一,即很大一个空间里只有一个树种,这片森林是相当危险的。”
“因为一旦发生了任何病虫害,都意味着这些病虫没有天敌的制约,那时候森林就岌岌可危了。”
为了更好地佐证这个结论,他还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北方的农田都是成片相连的,有的耕地面积可以达到上万亩、十几万亩,庄稼都是大型现代化机械播种的,甚至有飞机播种的,这就有了大片大片的玉米,大片大片的小麦。
这些玉米和小麦要确保丰收,就必须经常喷洒农药——当然,通常也是大型现代化机械包括飞机喷洒的。
“为什么一定要喷洒农药呢?”有人或许要问。
这个问题就像是问“为什么庄稼会有病虫害呢?”
这样大面积的庄稼发生了病虫害,不喷洒农药根本不可能,如果没有农药,可能导致颗粒无收。
但是如果想一想从前——比如唐代,比如宋代,比如清代,那时候种庄稼肯定也会发生病虫害,也肯定是没有农药可喷洒的,那么为什么庄稼可以有收成呢?
这是因为过去的耕地都不是大面积的,所种的庄稼也不是一种,比如这一小片耕地种小米,另一小片耕地种小麦,这样即使发生了病虫害,那些病虫也会被各种以病虫为食的天敌消灭干净。
再比如,那些原始森林里,为什么数百年、上千年来都屹立不倒?难道没有病虫害么?病虫害自然是少不了的,但没有人给原始森林施药——只因为原始森林中的害虫有自己的天敌,从而保护了森林的整体健康。
郭海龙这些理论,先后在本系统、党校系统、教育系统(包括大中专)和涉农系统的讲座上进一步阐释过,每次都非常成功。
人怕出名猪怕壮,他还被岛城的一所211高校聘为讲座教授,兼职硕士生导师。
并且,就是在去岛城211高校的过程中,与杜彬彬结识并开始合作——这当然是后话了。
所以,郭海龙的确是有一些学问的——不能随随便便质疑一个领导干部的学问。现代社会中,学问也代表了能力。郭海龙的能力在各个经历过的岗位上都是很突出的,因此一路升迁到林业局局长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