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家乡城市的具体选址,堂弟可以给出建议,然后堂兄去运作。
毫无疑问,大学是当下一个城市梦想中的标配。是否拥有一所大学,不仅可以提高这座城市的档次,而且可以为这座城市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所以,就算堂兄不去做工作,将附属学院迁来,家乡的城市也会十二万分欢迎。
何况,堂兄给出了非常诱人的条件:下一步可以考虑将高铁站,建在家乡的城市。
需要堂兄做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争取国家高等教育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同意。一般情况下,只要迁入地政府同意,国家高等教育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就会放行。
甄新勇需要做的是,如何获得全校多数教职员工的支持。
首先,姚文兵是不会同意的。虽说目前他只是后勤集团一个普通员工,对学校的事业说不上有什么贡献,但他的反作用力一旦发挥出来,破坏力还是有的。
如果让姚文兵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那么他必定跳脚反对。
而类似姚文兵这样的人,在学校里还是有一定数量的。
因此,甄新勇第一步要做的工作,只能从如何堵住姚文兵这种人的口开始,让他们提不出反对意见。
甄新勇同样想到了国家高等教育业务主管部门。
记得不久前,国家高等教育业务主管部门曾经发函,要求有附属学院的高校自查,校园占地面积、图书馆和实验室建筑面积是否符合国家对附属学院建制的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应该尽快提出解决办法,包括解决的时间,等等。
而据甄新勇所知,学校的附属学院占地面积是不够的,至少存在一百余亩的差距。
至于图书馆和实验室建筑面积,则因为学校经费的限制,也是不达标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家乡的城市能提供附属学院所需的有关条件,那么迁址运行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就在这时,堂兄传来一个好消息:家乡的城市欢迎附属学院,并愿意承担新校舍的建设费用,附属学院届时完全可以“拎包入住”,他们甚至为这个工程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交钥匙工程。
这第二步,自然就是争取全校多数教职员工的支持了。
甄新勇把这第二步,分成两两个步骤。
首先,吩咐校长办公室向省教育厅,并通过省教育厅向国家高等教育业务主管部门发函,提出附属学院迁址办学的申请。
其次,一边等候国家高等教育业务主管部门的批复,一边与家乡城市联系协商有关教师待遇事宜。
这主要是考虑了接下来“两地办学”过程中教师的切身利益问题。
因为,附属学院作为校本部的一个组成部分,师资从来都是依附于校本部。
尤其是专任教师严重缺乏,通常是校本部派出教师到附属学院代课。
明摆着,当本部和附属学院同城,教师上课是很方便的。
但如果附属学院迁到家乡的城市,成本问题自然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