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街门口,母女两人相遇,余佳只听得这一个字,王翠翠扭身进了家门。
余佳望着她冷漠而坚硬的背影,感觉自己的心也如同那干瘪的钱包一样,失去了生气。余佳紧紧地抿住嘴唇,试图将那股悲伤和委屈压抑在心底。她闭上眼睛,深呼吸了一口,试图用早饭的余温来温暖自己冰冷的心。她告诉自己,为了爸爸,为了这个家,她不能流泪。“爸爸说得对!妈妈的话无需理会。”余佳这样安慰自己,“当然,行动也可以不用理会。”
镇上的中学距离余家村大约七八里地。从这里直通镇上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王翠翠被带走时姊妹们走过的路。五年里,余佳没走过这条路,她的工作与这条路无关。从工厂的忙碌到学校的静谧,余佳觉得转变如梦似幻,仿佛回到了那个夜晚。
情景依旧,时代的发展浪潮并没有让这条道路焕发新的气息。道路两旁种植的田间作物也还是夏季原有的那几个物种。唯一变化的就是这条路上来来去去的人。自行车已经成了靓丽的风景,路上几乎看不到步行的人。那骑着自行车的年轻人,如果从侧面或背影看去,已经分辨不出来自农村。他们或她们已经沾染了城市的气息。的确良颜色鲜艳亮丽,大头皮鞋锃光瓦亮。那些扬言离不开土地的劳动人民抓着时代的衣角,乐此不疲地骑着自行车东奔西走。就像余树林这种家庭,也拥有三辆自行车。
自行车带来的便利,让余佳只花了半个小时就到了镇中学。
余佳踏入教室的那一刻,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心中涌上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她意识到,这次,她是真的回到了学校,开始了全新的学习生活。
戴着眼镜的校长并不在房间里。房间里等待余佳的是一位男老师。他一见到余佳,就露出笑容,这让余佳一下子记住了他。他让余佳称呼王老师。
“余佳,是吧?”王老师温和说,“你的情况校长已经跟我说了,以后你就跟着我的班级了。其实挺可惜的,你妹妹的学习成绩也不错,如果她也能一起来上学就好了。”
“对了,今天你爸爸很早过来,把你妹妹带走了,说是到你原先的地方上班。”
尽管余树林为余佳找了理由,余佳也极力控制自己,但人的情绪具有不可控制的特性。她只能默默跟随,内心的愧疚感如潮水般涌来。她低下头,无言以对。
“王老师!王老师!第一节课要准备什么?”熟悉的语调从身后传来,带着焦急。比王老师更快转身的是余佳。一样乌黑的头发,一样明亮的眼睛,一样说话的语调,余佳的喉头哽咽,泪盈于眶,她听到自己叫“杜娟!”。可这个杜鹃从容自若错过她,快步走到王老师跟前,叽叽喳喳地说着早自习怎样怎样的事情。
余佳的泪流了下来。这个杜鹃不愿意认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