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京城到底是什么样的啊?”
江停打着哈欠,懒洋洋看了一眼问话的学生。
“京城?”江停思索了两秒,“就那样吧。”
本来期待看着她的学生们顿时失望地唉声叹气。
“好奇这么多,你们还不如多看两本书,你们黄训导可是再三叮嘱了的,等他回来,你们若是过不了他那一关,我可只会看热闹。”
黄文信这两天请假回乡了,听说是家中祖母身体不太好。
而另一位训导又是大病初愈,只能让江停顶上了。
迫不得已,江停只能放弃每天多睡一会儿觉,老老实实来授课。
但大多数情况下,她都是发点从京城搬过来的典籍,卷宗给他们看。
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教学质量的参差都是存在的,而现代面对这种情况,至少还有发达的网络环境可以弥补一些,古代就不能了。
都是“江南多才子”,能不多吗?
在他们使用雕版印刷技术时,同期北方一部《论语》抄本却需用一匹绢交换。
运河沿岸的书院能快速获得新刊印的大儒注疏,西北学子却要等商队辗转半年送来残缺刻本——价格还死贵。
江停背靠杨怀达,自己又在文华殿上个学,与京城的名师多多少少都有接触,手握的“知识”都是上层的。
如今,她就算没有每节课劳心劳力教学,单靠那些卷宗,都够这些学生“喝一壶”了。
听到江停提起黄文信,气氛一时间有些低迷起来。
“也不知黄训导家里如何了。”
黄文信劳心劳力对他们,他们也不是狼心狗肺之辈,自然担心。
若这次黄文信的祖母没熬过去,那就得守孝三年,谁知道下一任训导是什么样的呢?
遇到个不好相处的老师,想想都糟心。
“你们明天不是放假了吗?担心就去看看,免得心思乱飘,浪费时间装样子看书。”
一个个学生这两天也熟悉了江停的毒舌,一个两个奄奄的,连搭理她的心情都没有。
“我们真去了,黄训导不得骂死我们?”
“就是就是,到时候他肯定又要说我们——因小失大,荒废学业,愚不可及,愚不可及也~”
说着,这位学生还故意学起黄文信说话的语调,逗得一群人笑了出来。
江停从书中抬起头看了说话的学生一眼,“你们不去看一眼,又没心思看书,去了反而安分一点,再说了,被骂又不会掉块肉。”
刚刚还在笑的学生们脸上露出犹豫之色,江停这话说的在理,可想到黄文信,他们又实在是怕。
崔碑最重感情,低着头叹了一口气接着一口气。
旁边的尚望拍了下他,对着他挤眉弄眼。
崔碑脑子有些懵,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又见邢泰河也转了过来,嘴巴一努,又示意崔碑去看江停。
“啥意思?你们一个眼抽抽?一个嘴抽抽?”
邢泰河与尚望对视一眼,无语望天,翻了个白眼。
尚望看了一眼依旧在专注看书的江停,凑近崔碑的耳朵,低语几句。
崔碑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这样能行吗?”
“怎么不行了?试试呗,你说了以后,大家肯定会帮忙,先生说不定就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