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朕要推广纸张以及字典,也正是为了之后弱化察举制度提前做准备,我大汉天子千万之人。
朕相信有志之士不在少数,治国之才也是多不胜数,而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途径。”
“民众开智,学得文字,习得经书,那么只要能够一直持续下去,总归有一天将会形成一股极大的力量,为朕用有,为朝廷所用。”
“到那时,选贤任能,剔除庸才,廓清寰宇,如此我大汉江山才能昌隆永盛!”
这想法,刘隆很早就已经思考。
对抗世家的掌控,当需选拔一股独立于世家之外的一众士子。
例如提拔一些寒门弟子,亦或是一些忠于朝廷地方豪族,培养起来,与世家分庭抗礼,渐渐弱化其力量。
如今,虽说边境外患,科举制度不宜提出,但是只要是经书知识能够突破世家的阻挠,那便是走出了一大步。
因此,无论如何,刘隆都要将纸张和字典传播于天下!
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钱!
朝廷虽然凌驾于世家之上,管理天下州郡,但前提还是得有钱。
这一点,纵观历史,刘隆看的透彻。
杨震听完之后,沉寂的内心燃起了曙光,更是有了一个判断。
当今天子内心暗藏大志,不可多得。
那一日,当他得知洛阳城中流传的《天子赋》竟是当今天子之作,感受到其诗赋之中的忧国忧民之心,他便心生向往。
今日两人心神交流之后,天子的身影在他的心中又是无限拔高。
感觉,对上了!
这是一种玄之又玄,让人甘愿追随的心中最原始的冲动。
有先君之明亦有先大夫之肃。
明君之于士子,犹如甘露之于久旱。
昔日姜太公年近八十遇周文王,后辅政周武王,灭殷商立大周;百里奚七十岁得秦穆公之重用,成为宰相,终助弱秦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他弘农杨震,虽不如两位大贤,但等了五十年,今日终于也是迎来了一位思想上与他不谋而合之明君。
虽贵为世家之子,但他更是士子,心里装的是这煌煌天下!
种种一切,让他难以掩饰内心之激动。
“陛下之言,杨震钦佩不已,如此步步为营,进行下去,我大汉终有一天将会更上一层,在您的带领之下迎来新的辉煌!”
这一刻,邓骘也是终于明白了天子今日来的真正目的。
听着两人的交谈,他也是不由得内心一震。
汉家君王,为了世家问题历经几代,终没找到解决之法。
如今,这位小天子,竟然又着手考虑世家问题,这不免让他内心愈发的佩服。
站在他的角度,世家也是一个阻碍。
因此,天子的想法与他的利益是出奇的一致。
“看来这个小外甥,我得多多重视了......”
这时候,刘隆依旧紧紧拉着杨震的手,认真说道:
“如今,朕迫切想要将纸张传于天下,相信先生早已经明白这其中的深意。但这一切还需要先生之帮助......”
“陛下指的是世家问题?”
杨震何其聪明,刚才刘隆的一番言语,他就已经明白了一切。
“正是!不知先生觉得如何?”
刘隆说完,内心很是期待,看向了杨震。
他也想看看,这位大儒对于如今天下世家的问题内心到底有何见解,也许自己也可以从他的身上找到一个更好的办法。
——————
昨天有事,来不及更新,诸位见谅。
今天回来晚了,只能一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