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1章 叮嘱(2 / 2)欢迎来到危治欧诺首页

... ...我始终认为,只要主人格占据更多的主导地位,提高本我的认知,加深主人格的社会认同与身份感,将能更好地平衡其与其他副人格的关系,甚至达到减轻人格认知障碍的效果。

但要如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结论,只能说还在研究当中。

我知道医学界的理论,认为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大脑相关区域来达到目的,但人类的大脑过于精密且神秘,手术的高风险、术后的影响和严重的并发症依旧是许多人无法接受的痛点,这让手术成为一个不能令人安心的选择。

人格分裂带给人自身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痛苦的。手术风险难以避免,而温和的保守治疗过程太冗长,对于患者也是一种折磨。

听说有别的研究室在进行一种更“血腥”“残忍”的研究,有别于手术,与温和治疗更是大相径庭,我只是听过一次描述,便无法接受。

真希望那些可怜的实验患者不会经历太痛苦的研究过程... ...」*①

什么样的研究,要用血腥残忍来形容?虽然打了引号,表示实际情况可能和字面意思不尽相同,但宋春驰还是感到好奇。

本想再往下看看有没有相关内容提及,耳边却听到前台那边传来隐约的谈话声。

宋春驰忙把过于发散的心思收回来,没忘记自己仍在副本中,并在那两句简短的对话中知道,他要见的人回来了。

大概是从前台得知接待室有人,接近的脚步在门口停了,礼貌的敲门声响起,宋春驰抬头,那人就站在门边,微微笑着:

“久等了,你再坐会儿,我放好东西再过来和你聊。”

宋春驰瞥一眼被焦丛拿在手里的公文包,点点头,也露出笑容:“没事,不急。”

然后他就看见,那个名叫焦丛的男人挑了下眉,流露了两分惊讶的神色。没等他说什么,焦丛已经转身离开了门口。

焦丛是个年纪在三十岁以上的中年男子,中等身材,他外出应该是去会见了某个人,宽松的休闲西装得体而不紧绷,在接待室的单人沙发上坐下时,姿态也很随意从容。

他目光不经意落在宋春驰手里的书上,看到封面时神情变化,似乎有点惊讶。

“现在愿意探讨这方面的问题了吗?”

焦丛望过来的温和目光和说话的语气也表现出明显的熟悉态度。

这让宋春驰断定,“他”和焦丛应该是认识的。

又想,什么叫做“现在愿意”?难道之前有所提及,而“他”不感兴趣?如果是不感兴趣,会用“愿意”这个词吗?

与愿意相对的是抗拒。

意思是,“他”之前抗拒讨论人格认知障碍的话题?

虽然脑子里旋转着很多疑问,但宋春驰面上没有表示出来,只是神色如常地回答:“随手拿到了看看而已,也没怎么看进去。”

焦丛深看他一眼,听出来他说的是实话,便笑了笑,“以后等得无聊,也可以玩玩那边的沙盘。今天是不凑巧,晴山和炎意都有安排,我也临时有事,平时工作室都有人,不会冷落你一个人呆着。”

宋春驰就笑,“怎么会是一个人。”

他才说到这,就发觉焦丛的眸光变化,像是突然紧张起来,不由莫名,笑容却不变,把没说完的后半句补上:“小彩不是在么,我进来还和她打招呼。”

小彩就是坐在前台的女孩。

焦丛看着宋春驰,见他神色如常,笑颜轻松,仿佛只是开个玩笑,便敛目扶了下银框眼镜,再抬眼时目光柔和,“最近感觉怎么样?”

宋春驰想了想,显然问题的答案会对后续的谈话产生影响,从稳妥的角度看,还是要如实相告。

焦丛听了只是点点头,“还是老样子。”

这句话尾音轻快,宋春驰跟着点了头,才反应过来这应该是个问句。

他点头,焦丛便起身往接待室后面走,宋春驰以为他是要去拿什么东西,没有动作,只目光跟着他,心里头还想着事情,觉得“自己”估计是这工作室的常客,也许焦丛是“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那焦丛对自己的反应就有点意思了。

却见焦丛走了几步又回头看,宋春驰和他目光接触,眨了眨眼,意识到这是要自己跟上,便也起身走在焦丛身后,跟着他进了接待室后头的一扇门里。

这应该是个咨询室,色调风格和接待室差不多,房间里只摆着一个小圆桌,两个椅子,窗户能看到外面黄昏的光景,窗台上摆着几盆多肉。

房间有些清淡的熏香气味,宋春驰眼睛一扫,在角落的文件矮柜上看到了香薰灯。

示意坐下时,宋春驰听见焦丛叮嘱:“你还是要保持清醒,发呆、恍惚的情况尽量少有。”

宋春驰一愣,点头应了。

焦丛坐在他对面,目光认真看他,“不过现在我在这,你可以放松一下。”

他嘴角微微含笑,清楚地说:“让我见见他们。”

宋春驰听得一晃神,眼前骤然黑了下来。

*注:①关于人格的这段探讨完全是本人胡言乱语,没有任何参考价值,看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