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者见到放牛的老人,然后就是他讲述了自己大起大落,百哀不断的一生。
一分不差!
“宋玖!我爱死你了!”,说完这句话,李茂也不管呆若木鸡的宋玖,转头直奔筒子楼二楼自己家跑去。
李立国坐在阳台瞥了一眼下方的二人,摇头轻笑:“年轻人呐。”
文联、作协以及其他文艺并未立即恢复。
大部分文艺刊物都属于停更状态,文学制度迟迟无法推展。
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紧要关头,副刊与改组后‘人民文学’成为了文学界思想解放和拨乱反正的中枢。
1977年,10月19日,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即将开启。
这个是他从李立国报纸上回忆起来的一个片段。
李茂坐在房间内的写字桌前,大手一挥,短短两个多小时前三章都已经跟狗爬似的写在了纸上。
不得不说,字,太丑了,而且有的地方提笔忘字,甚至还写了拼音...
就是小孩看到都会哭的地步。
这本书虽然出版于92年,但其背景故事和内容与伤痕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主人公一生坎坷,反映了二十世纪前半叶的社会变迁,特别是之间阶段的苦难和悲剧。
李茂知道接下来这几年伤痕文学即将登上主流的舞台,就像是卢老师的短篇小说,直接掀起了伤痕文学的浪潮。
很多文学作品都是有时代的烙印,在如今这个年代仍然会有一些作品不合适。
这是无可抑制的,具有时代的局限性。
但这个完全可以,至少能成为自己开启第一步的保障。
余老师,对不住了!
小子我在这给您先磕一个,如果未来我们有机会见面我一定再给您磕一个!
在这段时间把所有章节全部手稿拟定,然后寄给人民文学,不过这个字...李茂想了想自己这个字估计...
别说故事如何,看字就根本让人没有任何兴趣看下去,太丑了。
然后就要恶补各种知识,正好宋玖进了图书馆,自己闲暇之余也得去恶补,不然以他现在的知识储备高考绝对无望。
但现在有一个问题,自己的记忆力是不是有点太恐怖了?
甚至仔细思考,他都能回忆起来早上父亲看的报纸另外一面,是因为记忆力上限20增加的奖励吗?
摇了摇头,李茂将后续剧情的粗稿用几句话还有几个段落概括。
如果突然忘记,靠着这些也能模糊的从故事结点入手,不然可不好弄,谁知道是不是脑子突然因为宋玖的一句话开光了呢。
明天去学校之前还要去报社看看,有没有什么刚发售的短篇小说。
取之长,补己短。
万一有什么字段不能让这个时代内的人认可,触及霉头就不妙了。
不知道宋玖写字好看不,想到这里李茂起身开门,来到李立国看报纸的阳台向下望了一眼。
“爹,宋玖呢?”
李立国瞥了他一眼,似笑非笑的样子好像在说,你问我?
不过还是说:“你去大厨房看看,刚才她妈好像回来了,火急火燎的。”
李茂直奔一楼的共享厨房跑去,这筒子楼什么都好,就是太热闹了。
家家户户都挤在一起做饭,洗菜,没走两步他就得跟七八个人打招呼。
隔着老远,他就看到水房里面宋玖好像在跟谁说话。
“张叔好,七奶奶您小心点。”
紧赶慢赶这点路就让他走了三分钟。
正好两个人走了个对脸,不过宋玖却是满眼踌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