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雨暴风狂
跪求大树下乘凉
专门害人的思想
安置在窗前
幽兰、修竹、劲松、寒梅
先前占据的地方
敞开了所有
假、恶、丑的门户
让真、善、美的胎坯
于孽海中
流产、消亡
我无暇顾及
这些
我心化莲慕高洁
节操在清流里开放
弥漫着的芬芳
生命之叶
源源生长
不由自主
托起
扬帆起航的渴望……”
“茶,不过两种姿态:沉或浮……饮茶品茗者不过两姿势:拿起或放下……”骆爱鱼等族长韩梅香吟诗完毕后,慢慢引入正题。“人生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拿得起也要放得下。拿得起是能力,拿不起,就是碌碌无为;放不下,就会庸人自扰……大丈夫,当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找目标、寻出路,也像喝茶,适合大众口味才是最好的……”
3.
族长韩梅香的房子前有一个石臼,里面蓄着一汪清水,养着一丛绿莹莹的水声植物。这个石臼看似普通,大理石凿就的臼体成桂圆色,上头大些为圆形,下部小些由圆渐渐过渡为方形。这种设计,是族长韩梅香结合“天圆地方”的宇宙观,骆爱鱼尚且不知更多究竟,但在骆爱鱼眼中,石臼看起来显得灵动而又稳重,并且使用时方便人们将脚靠近、膝盖顶住臼体使力。臼体外壁凹凸不平,布满小小凸起,内壁却极为光滑,用手摸去和一个花盆的价值差不多,可在族长韩梅香的大家庭,它可是族长韩梅香一家人倚重的“功臣”——清明节成团的青餣珍粉,立夏调蛋的姜汁,秋收后带壳的高粱、蓖麻,都靠它和石杵的碰撞转化成美食,同时它更适合做制作年糕,打糍粑的理想器具。
族长韩梅香,不仅诗词歌赋写的好,制作“韩氏盐水豆腐豆腐脑”,在当今这个清朝时期楚北山区,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一张名片。韩氏盐水豆腐和豆腐脑,其质地细嫩,口感爽滑,劲道十足,配以特制的酱料,总能让人口齿留香,成为湖北佬(应山人的俗称)走亲访友和街坊四邻聚会时常备的佳肴。
族长韩梅香作坊秘制的“韩氏烧饼”称得上“一绝”。韩氏烧饼,色泽金黄,表皮酥脆,内里层层叠叠,满口留香,无不让人感叹其味美价廉。韩氏烧饼的制作工艺独特,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以芝麻、葱花、花生米、杏仁和莲藕粉等为辅料,使得韩氏烧饼既有芝麻的浓香、葱花的清新,又有花生米杏仁的焦脆、莲藕粉的粘稠……咬一口,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它不仅是族长韩梅香的金子招牌、应山美食的味道,更是打拼在外的湖北应山人的家乡记忆,无论走到哪里,这种绝味,总能唤起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族长韩梅香兴趣爱好广泛,在村子里掀起一阵阵玩“抓石子”的热潮,工余饭后,族长韩梅香安排家人和村民们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群,席地而坐,选择五颗或七颗石子,在地面撒开。然后,由参与者依次拿起其中一颗石子向上抛起来。在石子未落地前抓起地上的另一颗石子,并迅速接住先前抛出的石子。成功者继续抛起一个石子,再抓住地上的两颗石子后、接住正在下落的石子。以此类推,直到地面的石子抓完为赢家。若抛出去的石子没有接住,或者地面的石子没有抓起,抑或抓起的数量不够,参入者应该停止游戏,等下一轮从头再来。
抓石子的游戏深受大家喜爱,它不仅考验参入者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反应速度,更在无形中锻炼了大家的耐心和专注力。
族长韩梅香还有一个绝活——打水漂。族长韩梅香用片石在村后小溪里“打水漂”也是村民们爱看热闹的一项活动。这些薄而扁的片石静静地躺在清澈的溪水深处(1-2米深度),爱面子的族长韩梅香被围观群众吆喝着脱光衣服下水,族长韩梅香一个猛子扎入水里,奋力顶着水的阻力,睁开双眼,捡起片石,再浮出水面。
族长韩梅香懂得水里换气诀窍,他在水中能憋气很长时间,而且,族长韩梅香是村里水漂数量打得最多的人。族长韩梅香随手轻轻一掷,一个斜漂,就能让一块片石,或者经过长时间水流冲刷变得圆滑的鹅卵石头,经水面从小溪这头儿轻盈的跳跃到小溪那头儿,这也让族长韩梅香于无形中在村民们的心底树立了非常高的威望。当村民之间出现争议或者分歧时,都会请族长韩梅香给出最终裁决,村民们对他的处理结果也都是心服口服,绝无半点异议。
族长韩梅香虽然性情倔强,但骨子里有着楚北这片土地上土生土长的朴实和善良。族长韩梅香常年腰间别着一个足有一米长的烟袋锅,前面还垂吊着一个不同颜色条纹碎布块拼接而成的盛装烟丝的“烟袋”,穿对襟褂子,裤脚上(小腿肚子)缠着绑腿,草帽、鱼篓、锄头、耘耙耪,刻画他淳朴形象;皱纹、老茧、秃笔、塑造他的岁月沧桑形象。
到了颗粒归仓时节,族长韩梅香便吩咐家中男女,把镰刀磨亮,麦子脱粒、碾压稻谷空场地整平、扬灰尘的木掀、搂耙子检修完好、把装麦子、稻谷的袋子、有破洞的誓鋬笼缝补好,还添置了一些簸箕、篾筛、笤帚、铁叉、钉耙,犁铧……农具准备齐全,然后吆五喝六指手画脚带领家人抢收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