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苏辰的陈述,荀子更喜爱这位孩子了。
于是他转向鬼谷子,主动提出:“苏辰这段时间除了随我一起听课外,私下也可以跟着我一起学习。”
询问鬼谷子意见的原因是,他认为苏辰固然有卓越的天赋,但毕竟还是小孩,有些决定荀子认为适合教导的内容,还需征询鬼谷子的意见。
荀子已经决定了,如果得到鬼谷子的同意,他将会全心教授苏辰。
这段时间除了为儒家学者们上课,他会把其他精力都倾注在对苏辰个人的教导上。
“只要是苏辰希望的,无论他想学什么都行。”
荀子深知,虽然苏辰不是他们儒家的一员,他在这里的日子估计只剩下半年。
待这段时期结束,苏辰将和他离开去墨家取回佩剑。
最后,返回鬼谷。
下次再相见,还不知何年何月,如不在此建立深厚的情谊,恐怕之后的机会寥寥无几。
毕竟像苏辰这样天赋异禀,百年难得一见的才子,等到他成年后,可能不再是教育者所能指导的对象了。
鬼谷子听到荀子的话,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一直看着身旁的苏辰,慎重地说:“这件事情最终还要取决于苏辰本人的意思。”带着苏辰来儒家小圣贤庄的初衷,就是要让他感受和接触儒家的学问,同时也观察苏辰能否从中学有所得。
然而现在荀子在场,直接询问不太好,鬼谷子决定尊重苏辰的选择。
然而出乎荀子预料,苏辰显得有些害羞,委婉拒绝说:“在下的身份是鬼谷门徒,怎么好意思劳烦先生单独为我开小灶呢。”
“这会儿,不仅耽误您的宝贵时光,只怕也会惹得诸多师兄弟不快。”苏辰继续道。
“此事就算了吧!”苏辰表面这么说,其实只是觉得这样浪费他的时间太多。
难道还要照常跟着荀子上课吗?因为荀子先生特别关心他,一堂课常常只讲解书本中的几个关键点。
即便正常教学,一本书讲完也不知道得耗费多少天的光阴。
而他自己阅读,只需一个小时,整本书的内容便已消化!
荀子的讲课速度远远不如他的阅读速度,“五四七”。
如果仅仅因为这种事不能激发逆天的感悟力,岂非太过遗憾?
然而,荀子自然不知内情,误会了苏辰的尴尬,仍旧笑容可掬地说道:“这孩子还挺懂分寸,考虑到了我和师兄弟们,不错不错!”
“无需如此客气,教导你是种享受,些许时间算不了什么!”
旁边,听到荀子的回答,鬼谷子几乎气得吐血!他内心暗道:“荀老头,堂堂儒家掌教,难道听不出这小子其实是跟你客气?!”
你竟然还想借势攀谈,真是个老滑头!
面对此景,鬼谷子无言以对。
此时,苏辰也相当无奈,只能下意识地看向鬼谷子,并隐晦地眨了眨眼,试图请他开口拒绝荀子。
可是,鬼谷子分明懂了他的心意,偏要故意无视,转移视线。
望着眼前的一切,苏辰心头大怒:“这老家伙,又来这一套!我这戏没法继续唱了,早晚得暴露!”
苏辰看透鬼谷子的想法:他是让自己坦诚相对。
“要知道,荀子老师仅仅因为知晓我能通读各国文字都惊叹不已。
若让他知晓我在短时间内通读过书籍,且一目了然,他非把我当怪物不可!”
因为鬼谷子的选择性忽视,现场气氛骤然显得凝重。
荀子满面疑云地望向苏辰,苏辰暗自咬牙盯着鬼谷子,而后者依旧闲适地观望着四周。
片刻后,苏辰移开了目光,深深地吸了口气。
他无奈之下,决定直接说出事实,“老师,事实上,还有一个原因是……”
荀子眉峰轻皱,预感将面临的可能是更为震撼的事物。
他满是疑惑,但温和询问:“但说无妨。”
苏辰尴尬地抓了抓头皮,然后开门见山:“实话实说,我已在这节课结束之时,把整本书读了一遍,并且烂熟于心。”
“我觉得这样的授课方式太浪费时间。”说到最后,他有些底气不足,声量变小了。
荀子的好意与关爱在苏辰心中萦绕。
他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些许内疚:“他或许是出于好意,给我额外讲解。
但我也担心,这是否会让他有过多惊讶的反应。”
“真的?”
正如苏辰所说,他的回答立刻让荀子震惊万分!
荀子凝视着苏辰,难以置信地再次确认:“你说过,你已经完整读完了那本书,并且能全文背诵?”
“这可能吗?”
荀子瞪大了眼睛,密切关注苏辰的表情,企图通过他来辨别事实真假。
毕竟,对荀子而言,这样的信息太过于惊人!
要知道,尽管那本书不是《孟子》的所有内容,仅选取其中的部分章节。
即使是普通人,要在一节课的时间里通览一本书也已非常不易;然而苏辰竟然能做到倒背如流,这让荀子很难相信。
显然,苏辰的话语让荀子感到不可接受。
仿佛预料到了荀子的反应,苏辰点头提议:“如果老师仍不信,我们可以试试,让我任意指出书中某一句话所在的具体页面和行数。”
望着苏辰一副坚定和确信的样子,荀子完全陷入了困惑中!
这时,看到苏辰满腔信心,荀子顿时感到茫然。
他的内心疑惑:“这家伙真的能把整本书都读完、记住?”
然而,荀子还是试图理智看待这个问题,立刻摇头:“不可能……但或许他真的有某种特殊的技能。”
苏辰曾能在一岁时学习并掌握所有诸侯国的文字,已是空前的纪录。
如今又说自己一个课程时间便看完整篇儒家经典,这简直是超出了常理的认知!
接着,不愿认输的荀子提出一道题:“齐宣王于雪宫见孟子。
孟子答道:‘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百姓也会因此而快乐;为百姓忧虑,则百姓也会同样忧患。
忧天下,乐天下,未能王者,未之有也’。”
苏辰听完没有停留,马上自信地回答:“这句话来自第10页第8行。”他解释道,“这是说要以民众的幸福为个人目标,与百姓共同悲喜,这样的王道才能够赢得天下人心。”
面对这些,荀子更加惊讶,不止是找出出处,还有对其深刻理解和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