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对徐文父母执行任务时遇难以及徐文因为上大学自动放弃厂里工作岗位编制的补偿,徐文可以优先在沪江体育馆新房这里挑一套住宅和一个商铺,但是作为条件,重型机器厂原来分配给徐文父母的这套四房一厅,近150平米的房子就得交回给厂里。
对于这个换房的事情,徐文自然是立马答应,因为现在的徐文虽然继承了原先徐文的记忆,但还是下意识的不想去和厂里的其他人,包括送自己就医的那几个高中同学说话,就是怕来自40多年后的自己一时骚话露出马脚,另外,在他想来XH区是一个多好的地方啊,新小区挨着沪江体育馆,那就是也挨着沪江电影制片厂,那可比老闵航这地方要好上太多了!
等到第三天,工会主席怕中间出什么纰漏,亲自上门把新房子的钥匙以及按徐文父母20个月工资计数的4000元慰问金送到徐文手里,徐文收到钥匙后说不想继续呆在这个家,想尽快搬到新家,于是在工会和相熟邻居和同学的帮助下,徐文在第四天内就收拾好了家里原本就不多的东西,第五天把家给搬到了沪江体育馆边上的新房这里,就此离开了让徐文感到窒息的重型机器厂家属区。
从这天以后,除了还没迁好户口的户口本、每月发放的20元烈士子女补助以及例行的厂里节日物资发放和年底慰问之外,徐文和重型机器厂彻底脱离了关系。
这时候迁户口的速度比较慢,虽然已经把XH区的同意入迁证明送到了重型机器厂,重型机器厂也开出了同意迁出的证明,但还需要2天才能拿到新的户口本,考虑到安全,家里的管道煤气自然就暂时没办法开通,不过有着独立电表、水表的电和自来水在徐文搬家进来之后就能够直接使用,这就让徐文能够住了下来。
徐文是搬到这个小区后才知道小区虽然距离沪江体育馆不远,几百米外就是沪江电影制片厂,距离徐汇第六百货也很只有几里地,但周边的路还没完全修好,和沪江体育馆还是隔了上百米空地,也还没正式开通公交车,属于城乡结合部,是这时候沪江城里人眼中的典型乡下地方,只比沪东那个破地方好上一些,远比老闵航这里要破落很多。
除了那些迫切需要私密空间的新婚夫妻外,城里人大多宁可继续呆在热闹的老弄堂里的狭小格子间内,每天一大早穿过私搭的杂物间去公厕倒马桶,然后在弄堂里生上煤球炉做饭,享受着所谓的人间烟火气,也还是不愿意搬迁到这里。
所以绝大部分单位在拿到房后都还没能把这房屋分配下去,这样一来,小区自然就还没什么人入住,楼下也没有什么餐饮进来,更没有边上的农民偷偷过来卖菜,只有在小区大门这里有了一个按照政策在小区建成后同时入驻的国营百货商店,有200多平米,能凭票在里面买到大部分生活日用品,生活极其不方便。
徐文这时候才想明白为啥重型机器厂这三位领导会当场同意用这里的住宅加上商铺来换家属区的房子,毕竟闵行这里已经建成了20年,什么都有,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卫星城。
无奈之下,徐文在这几天内一直是在阳台上烧的煤球炉,吃的是清汤挂面,没有半根青菜和肉丝,就连最重要的吊味葱花都没有,而且这煤球炉、煤球和挂面这些都还是前几天从重型机器厂搬家过来的时候带过来的,不过好在家里还有鸡蛋,所以每次煮挂面就加了个荷包蛋,小区门口的百货商店也有着米、面和煤球,可以凭票去买。
在每次煮面条的时候,徐文就会有点想念重型机器厂家属区,因为在那边家属区的院子里,原先的徐文父母还种了些小葱和青菜,就算不认识邻居,也可以冷着脸,装着极度抑郁不想理人后去摘点小葱,然后切成葱花后撒放在这挂面的最上层。
不过想起40年后沪江体育馆这里高达十几万的房价,徐文顿时又高兴了起来,因为这时候的房子都只算使用面积,没有公摊一说,而现在所住的这套房有着110平米使用面积,又是二十四层电梯房,考虑分摊的话就至少有着140多平方,等40年后至少可以卖到1500万之多,这是重生前的徐文所不可想象的一笔巨额财产。
更不要说徐文现在还突然有了一套40多平米的商铺,而且还是紧贴着小区出入口这里的商铺,那可真的是金不换,在互联网全面兴起之前可是“一铺养三代”的存在,虽然现在还是因为小区没人暂时空关着,但只要再过上几年,等到这里和徐家汇彻底连接起来,公交车通车,市政府开始大力建设更远的田林新村这里时,城里人就会开始认为这里也是市区,这个小区的入住率就会变高,到时这个商铺自然也就会变成旺铺。
只能说是在这个时代,经历了将近30年的国营商业后,绝大部分的沿街铺面都成了国家财产,出租商铺牟私利成为了一种禁忌,以至于大家现在对这些临街商铺并没有多少想法,更不知道这些临街商铺的真正价值,就算是这个时代见多识广的重型机器厂管理层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