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咒骂着,脚步也不停,健步如飞离开了酒楼。
猛然想到自己的手枪,子弹所剩不多。她便在街上打听着铁匠铺。
将一颗子弹交到铁匠手中,问道:“师傅这东西能打吗?”
匠人捏着铁疙瘩看了许久,道:“不好说,我试试行不!”
“好,计如月给了一百文,这是订金,你先打十几个试试。”
说着计如月就要走。
匠人急忙道:“小哥留步,我打铁二十余年,从没见过这样铁疙瘩,着实好奇这东西是干什么用的。。”
计如月微微一笑道:“只不过是想着做出来的子儿打弹弓玩玩,也许会好用。”
匠人掂量着铁疙瘩的分量,频频点头,到是个不错的弹子儿。只是花钱造这东西也太不值了吧,不要钱的石子可到处都是。
三天后计如月从铁匠铺取回三颗子弹后,孤身来到山林里,给手枪装上铁匠打的子弹,对着五十米外的树开了一枪,子弹斜斜擦过树干。到底不如实弹,计如月又对准四十多米处的树射了一枪,这次还好子弹深深射进树干。有了保命的玩意儿,计如月心里别提有多高兴。爽快给了铁匠一两银子,让他能做多少做多少。
没想到,铁匠真是实诚人,三日后竟做好了满满一箱,五百发子弹。如果不上战场,五百发,可能一辈子都用不完。箱子沉甸甸的,铁匠热心地要帮忙送回家,计如月哪敢暴露底细,托辞自己有的是力气,就独自一人扛回了家。路上遇到巡逻的士兵,看他扛着个箱子,还打开查看了一番,也没看出个名堂。
士兵问到:“这些东西是什么玩意?”
计如月嘿嘿笑两声,从怀里取出一个弹弓,把一颗子弹放进去,对着树上一只麻雀打去:“官爷,您瞧好嘞!”
只听“砰”的一声,子弹射出,正中麻雀,那可怜的麻雀扑棱了两下翅膀,落到地上,气息奄奄。
几名士兵眼睛放光:“嗨,真是个好东西。”
计如月傻笑着,一副老实巴交的模样:“草民,就喜欢没事打个弹弓玩玩,官爷喜欢,送给你们一把,可好玩了。”
说着就从箱子里抓了几把塞到士兵手里。为首的士兵也不推脱,把子弹塞进荷包里,想着到时给自家孩子也做个弹弓玩,便说到:“算你识相,赶紧走吧,别影响爷办差。”
计如月点头哈腰,千恩万谢地抱起箱子走了。
直到一年后大梁国神枪侠士的名号家喻户晓,那些曾经见到过子弹的人,着实后悔为什么自己眼拙,没有瞻仰到神枪侠士的姿容,不过与侠士近距离接触过,已经够他们在茶馆酒肆津津乐道。几名士兵把神枪侠士吹嘘成模样俊美如神医下凡,风姿绰约好似世家公子。这样的吹嘘让他们也吃了不少苦头,这是后话不提。
这几日外面不太平,官府的人到各家粮铺买粮,价格自是低得不能在再低,跟抢粮差不多,京城和附近州县大大小小上百家粮铺几乎被洗劫一空。家里没有多少存粮的人家纷纷陷入恐慌中。原本朝廷加重赋税,粮价翻了一番,普通人家勉强维持生计,穷人家已经到了三餐不济的地步,现在粮铺不卖粮,有钱人都难有出路,更不用说贫民百姓。京城各州县,市井街巷在没有了往日的熙熙攘攘、盛世繁华,而是弥漫着恐慌与死寂的气氛,过往行人寥寥无几,偶尔一两人走过,也是一副生无可恋的行尸样,梁国京城和附近州县,宛若一座座死城,难寻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