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们日子苦点,就苦点吧,活得下去就好,活得下去就好。
唉。”
朱棣捏了捏拳头,感觉心底里有火在烧。
他现在恨不得提着刀,直接去河道衙门砍人。
可理智告诉他,现在还不能如此。
一个小小的河道衙门,就敢如此猖狂,朱棣不相信,他们的上面没有问题。
腐败,往往是上行下效,沆瀣一气。
河道衙门如此,布政司衙门会如何?
恐怕会隐藏着更让人惊恐的贪腐问题!
朱棣甚至在想,这件事情只到布政司衙门吗?
更上面的朝廷,会是如何?
老爷子眼皮子底下,会不会也出了蛀虫。
尽管朱棣不相信老爷子已经衰朽到如此程度,但是年月不饶人。
多少才智果决过人的雄主,到了老年,变得昏聩,变得无能庸碌。
出一点岔子,或许是有可能的!
……
第二日。
应天今日天气不错,晨雾昏昏,但已经能见到些许淡金色阳光穿透缝隙照耀下来。
詹徽摸了摸怀里的奏本,心中不免有些许紧张和激动。
这算是他们文官对于朱允炆的一次政治投资,如果事情顺利的话,等到皇帝驭龙宾天,朱允炆继位,他们这些人,也算是有拥戴之功。
到时候不世之富贵,绵延子孙,这江浙之地富庶之所,也能尽在掌握。
稍稍畅想了下美好的未来,詹徽吞了吞口水,很快就到了奉天门前广场。
金灿灿的日光从四面八方笼罩过来,并不灼人,有些暖洋洋的滋味。
山呼万岁之声过后,詹徽咳嗽一声,站了出来,跪地道:“启奏陛下,臣詹徽有本奏。”
“呈上来!”
朱元璋对此有所预料,大概率是昨日所说封赏的事情。
也不知这些臣子下去讨论出个什么子丑寅卯来,朱元璋心里面还有些小小的激动。
一来奏本主人是朱允熥,不知这些个臣子是否猜出来了。
二来这帮子文臣,非常看好朱允炆,如果认错了人,会有什么幺蛾子?
朱元璋有些好奇,但是并不紧张,朱允熥如今占着劣势,这封赏落在他的头上,总归能弥补不少。
很快,奏本到了朱元璋手中,他打开一看。
前面那些个歌功颂德的东西都是套话,不看也罢。
后边才入了正题,“吴王”两个字让朱元璋眉头一挑。
记忆没错的话,吴王是当初自己的封号。
詹徽这帮人处心积虑想到了这个封号,其意昭然若揭。
先立吴王,而后图谋太孙之位,徐徐图之吗?
好法子!
看罢,朱元璋轻轻颌首,道:“诸位爱卿都是这么想的吗?”
詹徽叩首道:“启奏陛下,臣等商讨许久,觉得只有如此封赏,才能表彰殿下之功。
黄河水患已经困扰天下生民上千年之久,所过之处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如今殿下所提治黄之法,可称得上冠绝古今,其才思敏锐,让臣等汗颜。
故此,臣等斗胆在奏本之中,请求陛下赐下封赏,以彰殿下之功!”
朱元璋听詹徽如此话语,表态道:“爱卿既然如此言明,咱也不好拂了众位爱卿之意。
此事,咱允了,就在这朝堂之上,百官见证,将这封赏赐下!”
詹徽叩首:“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很好!来人,传朱允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