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他老朱才是这大明朝的天,只要他在一日,这两货就是再怎么闹腾,范围也很有限。
大明,稳得很,况且从这些日子的观察来看,朱允炆和朱允熥这两货的外挂,似乎都不涉及到武力。
一个脑袋瓜聪明,做事格外稳重成熟,收服了大本堂一帮子文人。
另一个连钢笔都掏出来了,指不定有现代科技加持,真要玩科技树,那最低都是时代的引领者。
朱允熥听老朱这样说,心情好到极点,这钢笔送的不错,时间又充裕不少。
“皇祖父英明,孙儿往后一定刻苦努力,绝不会让皇祖父失望。”
他盘算着接下来应该搞出些什么花样来,好迅速提升自己的在老朱心里的地位。
至于读书?
读个屁呀!
读圣贤文章就能治国了?
朱允炆这蠢货读了这么多书,当了四年皇帝就直接下台,落得个生死不明的下场。
圣贤文章该是给那些文官用的,要当皇帝,那就得学习帝王心术。
朱允熥脑海中闪过思绪,又见这一次的目的达到,也不再多留,找了个借口离开。
路上,正巧碰见大步流星自信张扬的朱允炆,他笑着打了个招呼:“二哥好气色,这是要去拜见皇祖父?”
朱允炆见是朱允熥,笑道:“是啊,有些时日没有向皇祖父请教学问,心中有些难题难以解决,就想找皇祖父请教一番。三弟刚去了,可是有所收获?”
朱允熥点了点头:“那是自然,二哥自去就是,皇祖父就在文楼,这时候心情不错,保准能给你解决难题。”
“那就承三弟吉言了。”
朱允炆拱拱手,目送朱允熥离开,目光微垂,思索着朱允熥话里的意思。
他行事素来小心谨慎,眼下虽然占据绝对优势,也不敢过分张扬,见朱允熥如此神气,心底多少有些疑虑。
可惜老朱身边的太监不好收买,否则高低得探探消息,也免得在这无端猜测。
收起几分狐疑心思,朱允炆进了文楼,叩拜之后,随意说了些书上的难题。
谈论片刻,朱元璋懒得在这玩什么圣贤教诲,直接拿出朱允熥奉上的钢笔,笑道:“允熥也是个心思机敏的,你看他做的这洪武笔,咱刚试了下,的确书写便利。”
朱允炆心中一惊,急忙看了过去,只见木盒中洪武笔造型别致,精巧细腻。
这笔倒是从未见过,真是朱允熥所做?为何史书上毫无记载?
朱允炆心中犹疑,心底里不免埋怨起朱棣,如果不是他更改史书,这段历史绝不会如此模糊。
压下心中的犹疑,朱允炆笑道:“允熥自小就聪明,常常有机变之语,只是贪玩了些,读书不太用功,父王对他也是恨铁不成钢。”
说着,朱允炆神色暗淡不少,“如果父王在天之灵看见允熥有所改变,想必也会高兴。”
朱元璋看了朱允炆一眼,心说这小子说话口蜜腹剑,看似在褒,实际是贬,偏偏也叫人挑不出什么毛病。
正想说话,便有太监急匆匆跑进来,双手高举着奏本,急促道:
“陛下,西安六百里加急文书,请陛下御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