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9章 元亨利贞(2 / 2)三国:我不是曹睿首页

涣卦不是主洪水吗?临卦之意,当指八月洪水。

出兵遇到洪水,哪里是什么好事呢?管辂懂得占卜、懂得周易、也懂得术数。可这位二十岁而早智的少年,对政治人心还处于丝毫无知的状态。

在政治上丧事喜办,不过是常态中的常态罢了。更别说这三卦的卦辞,其中都有‘亨’、‘利贞’两词作为依据,这就足以解释成一番好结果了!

听完众人的庆贺之后,曹睿笑着看向管辂:“管辂,你身居乡野之间,却能在周易、占卜一道上有如此造诣,实乃不易,应随朕一同回洛阳好生研习传承才是。”

“为使乡野之间不留遗贤,朕现在就征辟你为崇文观学士,官秩千石。”

“管卿,你可愿应啊?”

站在管辂身后的其父管程,期盼的双眼几乎都已经睁大到极限了,连连用意念示意儿子赶紧应下这门差事。

管辂站在前面,当然看不见其父的言语。心中微动,用尚在袖中的右手手指微微占了一课。得到‘小吉’的答案后,管辂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身为占卜之人,管辂自己对这些玄之又玄的事情还是笃信无疑的。

管辂躬身一礼:“臣管辂谢陛下恩典,愿为圣君效力!”

“好,很好。”曹睿笑着指了指管辂:“管卿回去收拾一下,三日后去寻散骑侍郎杜务伯报导,侍于驾前,与朕的散骑们待在一起,随时应召。”

“诸卿,今日陛见就到这里,诸位都回去吧!”

殿中众人齐齐行礼,而后缓缓出了殿中。

曹睿挥手让众人都离开,只留下了司马懿、满宠两名阁臣,以及徐庶、卢毓两名侍中。

曹睿方才脸上的笑意已经荡然无存,冷冷看向众人:“卜者之言虽不可尽信,但若作为上天的一个警醒,倒也是需要注意的。”

“管辂此人被朕征召,徐卿,稍后遣校事盯着他的踪迹,莫让他跑了。”

徐庶不敢怠慢,拱手应道:“臣知晓了。”

曹睿又看向司马懿和满宠:“如若今年夏天发生洪水之事,尚书台与枢密院可有应对之策?”

满宠咬了咬牙,拱手道:“禀陛下,枢密院并没有为洪水之事做出特别准备。”

曹睿颇为不满的回应道:“若朕今日不召见这个管辂,枢密院就全然无应了吗?你、董昭都是老臣了,这种事情怎么能不做准备?”

“朕每日在洛阳吹着你们、捧着你们,将你们两个老臣都吹捧傻了吗?”

“建安二十四年大洪水,关羽都乘着舟船围攻樊城了!你满将军当时在哪?说话!”

满宠躬身行礼,头低的愈发低了:“臣当时就在樊城之内,襄助故曹大司马守城。”

“官职高了,事情都不会做了吗?荆州会下雨、豫州会下雨,河北就不会下雨了吗?”

曹睿出言斥责道:“朕给枢密院七日的时间,七日之内,冀州、并州、幽州三州若战时面临洪水,给朕做出预案来!”

“拿不到你满将军的预案,朕就不出邺城了!”

满宠拜道:“请陛下放心,臣五日内定与枢密院拿出预案!”

曹睿紧接着又看向司马懿:“司空,尚书台又怎么说?”

司马懿见满宠难得被皇帝训斥,心下也是紧张了起来:“禀陛下,尚书台每年都有关于洪水的应对……”

曹睿打断了司马懿的话:“什么应对,这两年变动过吗?”

“司空还好意思说?工部是你所管吧?倒还真不如满将军一般应下了!”

“看看你们尚书台请功的文书,黄权、蒋济、孙资、和洽,一个一个都拿兴修水利、筑堰围陂作为最大功绩。”

“淮水上下,多少支流都改成了陂塘?洪水一冲要怎么办,你和卫仆射二人想过吗?傅巽想过吗?”

司马懿不敢答话,只得连连点头应对。

曹睿叹道:“黄初四年大水,河南连着下雨一百多天,为两汉四百年以来之最。许昌的宫室都已经冲垮了,司空,你当时就在许昌吧?”

司马懿接着点头:“臣当时在许昌。”

曹睿起身:“不用朕多说了。还是七日之内,朕要看到尚书台和枢密院的全部应对!”

说罢,曹睿拂袖而去,侍中们也跟着走了。只留满宠、司马懿二人面面相觑。

心中愈发恨起这个管辂了。好端端的伐一伐幽州,谁会特别注意洪水之事呢?

而另一边的管程、管辂父子出了宫门,徒步朝着驿馆走去。

眼看左右无人,管程压低声音朝着儿子问道:“公明,你年方二十得了千石的学士职位,这是我们家祖上积德的大好事。”

“我素来知你本领,你方才给皇帝看相,吐血到底是什么回事?”

“怎么回事?”管辂苦笑道:“血是我咬破舌头留在口中的,迟疑推演是为了让血多些。如此才躲了过去。”

管程瞪大了眼睛:“皇帝到底面相如何?”

管辂不住的摇头:“幼年丧母,青年丧父,壮年崩殂,哪里是什么好命呢?”

“只是我看过面相,得出了结论之后,再回想皇帝面孔、却如何都想不起来了。后面再看,更是如云里雾里一般。”

“真是咄咄怪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