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人更三世,世历三古”(2 / 2)古代思想漫游记首页

“上古是先祖伏羲氏,他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画下天地之道,蕴藏于天地、水火、雷风、山泽之中,始作八卦。”杨启源解释道。文王微笑地说道:“正是一画开天和先天八卦的来源。然后呢?”

“中古是您们,推演伏羲氏留下的天地大道,将自己对天下局势的分析加入其中,完成了《易经》。”

文王和周公听得津津有味,却吃瓜吃到自己身上去了,面面相觑了一下,文王心情沉重地说道:“圣人不敢当,这是我在羑里拘禁时演绎了后天八卦和将八卦两两相重变成六十四卦,形式六十四种情境。”随后停顿了一下,杨启源说道:“你们当圣人才实至名归。”于是,文王周公和杨启源推托了一番,发现为圣人陷入无限循环,感觉再这样不是事,文王便接着问:“不是说还有一个圣人?”

“近古是孔子及弟子后学,注《易经》而成《易传》,对易经思想体系进行哲学的转化。经传合一,终成《周易》。”

尽管杨启源说了孔子继伏羲氏和他之后的圣人,也将其对易经的贡献大致概括了一下,但文王和周公还是想多了解一下孔子,点了点头,暗示杨启源继续说下去。

“经是本经,将八卦两两相重为六十四卦,并写成卦辞、爻辞。而传是对经的理解,如果说《周易》整体是一只飞翔的小鸟,经是它的本体.传则是它的翅膀,或者说它的羽翼。由于孔子晚年撰写了《易传》十篇传于后世,又称为十翼。”

文王思考了一下,说:“十翼,也就是说,这十篇是对易经思想的总结。能详细讲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