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9章 东京之战1(2 / 2)南明崛起首页

为了加快进度,以工代赈的队伍日益壮大,从各地涌来的难民们纷纷加入。

在招工处,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排起长队,眼神中满是渴望与坚毅。

登记的文书们忙碌地记录着信息,不时抬头询问:“可有一技之长?可愿为保卫新家园出力?”

小伙子们纷纷抢答,声音洪亮:“俺有力气,啥苦都能,俺有力气,啥苦都能吃!”

“俺会木工,愿为船厂效力!”

与此同时,招兵处更是热闹非凡。

场地中央,教官们正展示着各种兵器的使用技巧,引得周围新兵们阵阵喝彩。

山本一木站在台上,大声宣讲:“兄弟们,如今倭寇在东京集结重兵,妄图反扑,咱们要为死去的同胞报仇,为家人守护安宁,加入新军,共抗外敌!” 台下新兵们热血沸腾,纷纷踊跃报名,眼神中闪烁着怒火与斗志。

而从旧港、占城调来的兵马也陆续抵达,水师战舰在港口整齐列阵,战舰上的旗帜在海风的吹拂下猎猎作响,水兵们在甲板上忙碌穿梭,检查火炮、整理绳索。

陆军则在城外扎营操练,营帐连绵数里,营中尘土飞扬,士兵们挥汗如雨,喊杀声此起彼伏,或练习长枪刺杀,或演练阵法变幻,一派紧张忙碌的备战景象。

随着准备工作渐入佳境,李奇深知进攻东京迫在眉睫。他一面命人从大明本土火速运来大量火器,一面亲自督阵,训练新军如何熟练使用最新式的榴弹炮。

在城外的校场上,一门门榴弹炮整齐排列,黑黝黝的炮筒在太阳下闪烁着冷光。新军们围在,新军们围在四周,眼中满是新奇与期待。

这榴弹炮虽说受制于材料,模样看起来与那些前膛炮没什么两样,皆是黑沉沉的炮管,粗粝的外表,毫不起眼。

但实则内藏玄机,其最大的优势便是装填快速。

相较于传统前膛炮繁琐的装填步骤,这榴弹炮采用了巧妙的后装设计,只需轻轻拉开炮膛,将炮弹顺着特制的轨道滑入,再迅速合上炮膛,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熟练的炮手能在眨眼间完成装填,大大提高了火力输出的连续性。

而且它结构简单可靠,没有过多复杂的机关与零部件,这意味着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它不易出现故障,哪怕是初次接触火炮的新兵,经过简单培训,也能迅速上手操作,稳稳地发射炮弹。

在之前的战斗中,它已然经受住了战火的考验,面对敌方的密集攻势,榴弹炮一次次怒吼着喷出火舌,将炮弹精准地砸向敌阵,为我军撕开进攻的突破口,立下了赫赫战功。

行军途中,李奇骑着高头大马,望着前方浩浩荡荡的队伍,心中既豪情万丈又谨慎细微。

山本一木在旁提醒道:“将军,丰田秀首搬出天皇号召全民抵抗,东京城内如今必定防守森严,咱们万万不可轻敌。”

李奇微微颔首:“我知晓,此次进攻东京,关乎全局,每一步都得走稳。传令下去,各部务必步步为营,不得冒进。一旦遭遇敌军,先以火器压制,不可与他们近身缠斗,白白损耗兵力。”

而东京城内,丰田秀首同样没闲着。他深知此次明军来势汹汹,若想守住东京,必须全方位精心筹备。

他亲自巡视城墙,东京没有大的城池,只有天皇和贵族自己建的山城,其他的军事势力大多在山城下建设城下町,这样就形成了以山城为主力,众多军事力量在城外呼应的军事布局。

东京山城地处高地,据险而守,如今更是防御的重中之重。

接着,他来到兵器库。

这里存放着各类兵器,从锋利的长刀、坚韧的长枪到沉重的狼牙棒,应有尽有。

丰田秀首逐一检查兵器的质量,拿起一把长刀,轻轻一挥,刀刃划破空气,发出 “嘶嘶” 的声响,他满意地点点头。

对于那些稍有磨损的兵器,他责令工匠们立即打磨、修复,务必让每一件兵器都能在战场上发挥最大威力。

同时,他还督促工匠们加快赶制新的兵器,炉火熊熊燃烧,锤声不绝于耳,日夜不停歇,只为给士兵们提供充足的装备。

在练兵场上,丰田秀首更是亲自督战。各路兵马齐聚,喊杀声震耳欲聋。

他站在高处,目光冷峻地注视着士兵们的操练。士兵们分成若干小队,进行着激烈的模拟对战,有的小队演练近身肉搏,长刀挥舞,寒光闪烁,每一次劈砍都带着十足的劲道;有的小队练习远程攻击,弓箭手们拉弓搭箭,箭矢如流星般划过天空,精准地射中靶心。

丰田秀首不时大声呵斥那些动作不规范、不够勇猛的士兵,激励他们拿出十二分的精神,为保卫家园而战。

为了鼓舞士气,丰田秀首还利用天皇的名义,频繁在城中举行盛大的祭典。

百姓们身着素服,手持白色菊花,聚集在神社前,虔诚地祈祷神灵保佑。

丰田秀首身着华丽的铠甲,站在祭台前,声嘶力竭地宣读着天皇的诏书,宣扬着这场战争的神圣性,声称是为了守护大和民族的尊严与土地,让每一个百姓都深感自己肩负着重大责任。

在他的煽动下,百姓们的情绪被点燃,纷纷表示愿为守城贡献自己的力量,孩童们纷纷加入童子军,帮忙传递情报、照顾伤员;妇女们则日夜赶制干粮、缝补衣物,支援前线士兵。

眼看着明军日益逼近,东京城上空仿若笼罩着一层阴霾,风声鹤唳。

双方都在为这即将到来的生死对决做着最后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