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明孤独地走在路上。
这里是阳光城,这条路叫阳光大道。它是这座城市的主干道之一。两边是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建筑,直冲云霄。在高大的建筑面前,人们感到自己是那么的渺小。
现在已是深夜,但四处灯火通明,亮如白昼。车水马龙,时不时传来一阵急促的刹车声和不耐烦的鸣笛声。仿佛这是一座永不停息、永不疲倦的城市。
他开始回忆起他的故乡——一个不知名的小山村,很少有人知道它有个名字“王家村”。那里穷,能装上电灯的人家不多,那都算是比较富有的了。很多房屋甚至没有通电。更多的人只能拎着鸡鸭鱼肉和花鸟鱼虫,徒步一二十里,带到小镇上卖,再用赚来的钱买几根蜡烛。
他的父亲叫青立,母亲叫张海琴,年纪都挺大了。他还记得,当母亲拖着疲惫的身体踏进门槛,手里拿着装满蜡烛的盒子时,她脸上露出的那灿烂的笑容。的确,良好的照明条件,对于他的学习来说,是多么重要。母亲清楚这一点。她一直想着给孩子买一盏台灯,奈何钱包渐渐瘪了下去——应付一家三口的面食就已经非常困难了,哪还有那么多钱买台灯?她靠在墙上唉声叹气。
在他六岁的时候,他随着父母来到了城市,在二环内租了一间房,面积不足三十平方米。他们打算在大城市里闯荡一番,觉得城市比农村有多得多的机会。可事与愿违,辛辛苦苦干了六个年头,没一点起色,反而还在为每个月两千块钱的房租而发愁。他们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何时才能结束。
他走在大街上,脚步显得沉重而迟疑。自己何时才能自己赚钱养家?不说养家,至少也得养活自己吧!只要不给家庭添麻烦就行。他忽然觉得自己生下来就是罪孽,让这个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路上有一个小坑,他往前踉跄了几步,摔倒了。他的脸上一片红,脚踝也青了。但他忍着疼痛,爬了起来。
推开门,青立头也不抬地问:“晚饭吃了?”
“嗯,同学带的外卖。”青明疲惫地放下书包。
张海琴慌张地从厨房里跑出来,一把抓过书包质问:“为什么回这么晚?还有,外卖吃的什么?谁送的?”
“跟同学到操场上跑步了,让他随便带了点。我还要写作业呢。”青明显得不耐烦,推搡着进了他的房间,顺手关上了门。
他内心无法平静,拿出所有作业本之后,扒在门上细听。张海琴边洗碗边絮絮叨叨:
“他一向不爱跑步,怎么可能……明天我得问问,看他到底在搞什么……”
青立一言不发,埋头敲打着键盘。
青明回到椅子上,叹了口气,接着把自己浸泡在题海中。
第二天。天还没亮,青明就从床上爬起来,捎着几个馒头,背起书包出了门。他要赶在早读之前和同桌对一下昨天作业的答案。
繁忙的一天很快就过去了。回到家,青明察觉到张海琴没有像往常一样过来接书包、顺便嘘寒问暖,只看见青立蹲在澡盆边洗着衣服。他仿佛知道青明在犹豫什么:“你妈妈去医院了,没回来。”
母亲病了。这对青明来说并不新鲜,他早就从外公那里打听到了许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