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粮的车队首先在凉州装满各种货物,运输到并州渡口。渡口的漕船以粮食换取这些物资。然后这些漕船带着诸多货物,顺着大河运输到更东的地方,一直到大河的出海口。这些货物一部分在中原登岸,然后通过商队运输到楚地。另一些货物会被运到燕州登岸,然后顺着大运河送往江南。这些货物从凉州到江南,价格会翻十倍。但即便如此仍供不应求。
豪绅赚钱和那些小地主不一样。他们可以利用自然灾害来增加家族的财富;也可以借用朝廷赋予的权利增加家族的财富;还可以利用商业垄断增加财富,比如垄断一地的酒水。但是无论哪种方法,他们的根都扎在土地里。所以他们财富的表现形式就是家族有多少土地。
但是宋谨烨利用初级工业对他们的收割是极有效率的。一个中户之家,为了让全家人都有羊毛布可以御寒,有暖和的头层牛皮靴子暖脚,有四轮马车帮家里运送粮食,有钢制的农具替换更多的佃户,就需要把积攒了几年的粮食拿出来换成王府的债券。于是,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凉州这样不适合粮食种植的州却堆积了十年都吃不完的粮食。
王府的债券刚刚发行的时候,很多富户是冲着可以兑换为粮食去的。随着西平王府能够兑换的好东西越来越多,那些债券是不是能兑换成那么多的粮食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反而,由于西平王府的粮食多的都没地方放,就让人们都相信债券兑换的风险很小,毕竟那些黄澄澄的粮食就在那儿呢。人们相信债券没有风险,那么利息就变得越来越低,低到人们没那么在乎了。而他们更在乎的是债券携带方便还能买到很多东西。城市嘛,有城墙可以保护百姓,有市场可以满足百姓,否则要城市干吗?
铁锭价格下降改变了很多事情,最重要的就是铁匠可以买来钢锭锻打成铁锅。铁锅的销量很好。之前百姓们做饭大都用陶器,比如陶缻。但是陶器受热慢,很费柴火。铁锅就不一样了,受热快,散热也快,很适合放入油脂之后制作炒菜。于是凉州的酒楼开始出现爆炒羊肉、红烧鱼和炸油糕。特别是炸油糕,老少咸宜。冬天的时候,小孩子们两只手交替颠着一个热乎乎的炸油糕就成了凉州城中最欢快的景象。
宋谨烨在短短的时间内聚集了大量的粮食,制造出大量的铁器。这些都是造反的家底,无论哪个王朝,对于藩王拥有这些东西都会非常警惕。但是现在的凉州不一样。凉州有西奴要对抗。而朝廷中知道内情的尚书省更是知道,所谓的西奴不单单是西奴。所以朝廷中对于有本钱造反的宋谨烨和同样有本钱造反的翁仲阖并没有那么多声讨的声音。
宗正寺寺卿带回了凉州的毛纺和鞣皮的匠人,五个妇人和两个退伍的军卒。于是进谏皇帝的皇族突然增加了很多,每天承天门外都有大队的车马等候进宫。有些人皇帝确实抹不开面子不见,比如皇帝的二叔。另一些人不见也就不见了,都推给刘贵妃。这些人来此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毛纺和鞣皮。
刘贵妃气疯了。毛纺和鞣皮多能赚钱刘贵妃是知道的。但是这两项生意却不是她所指掌的少府监而是宗正寺。刘贵妃最近每日累的要死,整天接见各路皇亲说场面话。到底哪些人能参与这个生意,哪些人不能,皇帝不发话,找她刘贵妃有啥用?这事儿她可不敢擅专。
晚上的时候永熙帝来她这儿过夜。两人一场盘肠大战后,刘贵妃喘着气伏在永熙帝胸口。歇了好一会儿,刘贵妃问道:“陛下,那些皇亲国戚整天缠着臣妾,都想着毛纺和鞣皮的肥肉。你说怎么办?您倒是给臣妾一个章程啊。”刘贵妃嗲嗲地说着,手指围着永熙帝的乳头画圈圈。永熙帝之前没给章程是想看看事态会如何发展。如今火候成熟,自然也会把理好的章程拿出来。只是现在嘛,永熙帝觉得自己还能再战,于是刘贵妃身下那张檀木床很快又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