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考虑的也很有道理,码头上人来人往的,货商进进出出,虽然只是去那里搬货,但能接触到不同地方的人和消息。
时间久了,自然知道内地的人是什么样的脾性,还有当下时兴的货物是哪些。
而且别看他年纪小,力气却大得很,能轻松搬起一两百斤的东西,因此并不觉得这是个脏活累活。
梁崇却不太同意,一是觉得巴温的年纪还小,才十六岁,过早去干重活,容易影响生长发育,万一落下病根更是得不偿失。
其二,两个舅舅把他送到营州,虽然不至于说让他过来这边揣着手享福,但夫妻俩还是得好好的待人家,他家里人想必也不想看到巴温去帮人干苦力。
若是被草原上的人知道了,以为夫妻俩苛待他咋整。
当然,梁崇只说了第一重顾虑,第二重顾虑虽然没说出口,但谢湍意作为枕边人,自然知晓她的想法。
不过他却难得和梁崇的意见相佐,在他看来,让巴温去干些苦力活,并不是什么受委屈的事儿。
他刚出去闯荡时,年纪比巴温还小呢,照样是这样过来的,为了谋生,什么活儿都不挑剔,而且码头确实是个接触人的好地方,只要不学坏就成。
再说,看巴温那高高壮壮的体格子,比他长得还好,再发育得成什么样了。
不管如何,即使两位舅舅亲自过来,看到了巴温的境况,也不会说什么。
农家人过日子,苦点累点是常事,如今只是卖力气,若是在草原上,干得可是卖命的活计儿。
梁崇不知道兄弟俩一个二个的,究竟对扛大包有什么情有独钟的地方,谢湍意是这样,巴温也是这样,拗不过两人,最终只能各退一步。
梁崇提议,每天下午搬货高峰期的时候,巴温可以去码头上找找活儿干,至于早上,要么在家好好休息,要么去逛逛街,看看本地的风土人情。
若是觉得闲不住,也可以跟着她一起去守铺子,给他开半天的工钱,别看守铺子的活儿比较清闲,但顾客来来往往的,可挑战眼力劲了。
这样既能达成两人的目的,也不至于太过劳累。
兄弟俩觉得这个安排可以接受,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巴温明显是个有盘算的,早上的时候,跟着梁崇一起去铺子里守店。
一开始因为听不懂别人的话,也不识字,只能像门神一样,在旁边观察张金贵干些什么事情。
但过了一段时间,就知道热情的用磕磕绊绊的营州语迎接顾客进门,遇到不懂的商品,还知道转头向梁崇或者张金贵求助。
梁崇也依言,给他开了半天的工钱。
至于下午,会有许多货商来码头下货,吃完午饭,巴温便会去那儿守着,等货商下船挑人。
他长得高大,又有一把子力气,舍得给人笑脸,所以很得那些老板的喜欢,往往一去便有单子。
渐渐地,也和码头的那些扛大包的人熟悉了起来。
第一次拿到工钱,还想给梁崇上交,做自己的生活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