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他只能愤恨地诅咒楚国,希望他们也被秦国灭掉。
反正他现在是个楚国的流亡者,靠手下那点田地过活。听说秦人不没收百姓田产。
只要他不说自己是鲁公,秦人也不能拿他怎么样。说起来,他倒有些期待了。楚王也很没面子,这一肚子火却发不出来。
但这笔账他暗暗记下了,都算在张良头上。不是这家伙出的馊主意,他会这么丢脸吗?齐王也很愤怒。这次齐楚会盟,竟出了这种事。以后谁还敢跟他会盟?
太下作。
只有张良,看着冒顿离去的背影,算是松了口气。
“良公子,我这不是多管闲事嘛。你怎么能确保冒顿一定能说服东胡和大月氏两国联手对付秦国呢?”
“强盗的道理很简单,一帮盗贼出门抢劫,自然是人多力量大。我不要求他们出动大批正规军,只希望他们像现在这样,在秦国边境上骚扰秦军就成。”
张良心里默默祈祷,希望冒顿单于千万别集结大军和秦军硬碰硬。
要不然,那真是拿鸡蛋碰石头了。
他的那些兵力,在草原上横行或许没问题,但连他自己都不会把血狼骑兵放在眼里。
更不用说嬴风了。
“可你并没有提醒冒顿这一点。”魏无忌说道。
“这正是我跟你回国的目的。魏国离匈奴边境最近,离他的营地也最近。最好是让他第一仗就大伤元气。那样,我出现在他面前时,就能说服他继续采用游击战术对付秦军。”
“为什么?”魏无忌问。
“强秦终究是诸侯之一,他们行事也得顾及诸侯间的礼节,不会太过分。今天来会盟,如果是秦始皇,绝不会抢夺鲁公的妻妾。我需要冒顿,但绝不需要一个外族取代秦国。所以眼下更需要秦国挫败冒顿,而冒顿则在不断骚扰秦军的过程中,使秦军疲惫不堪,无法东顾。这才是关键。”
魏无忌不得不承认张良的计策确实可行。
东胡、大月氏和匈奴这几个大国,加上周围的一些小国,几乎可以把秦国的西北边境搅得天翻地覆。
秦国近来一直盯着东方六国,全力东征。现在要把视线重新调整到西北,甚至防守更广阔的西北领土,难度可想而知。毕竟,东方六国想进攻秦国只有武关和函谷关两条路。
但西北众多草原部落却能骑着快马畅通无阻地直达,甚至直接进入靠近咸阳的平原。这个计策的关键在于,如果冒顿在这过程中牺牲,张良还能辅佐冒顿的幼子继续执行计划,利用匈奴消耗秦国的国力。
“但这能持续多久呢?”魏无忌问。张良摇摇头。
“持续不了太久,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已是大势所趋,难以改变。秦王换个人,能不能统一天下?当然能。公子,我们现在的努力,别想什么千秋万代,秦国可以统一六国,但只要不在我们这一代统一就好。”
张良这一番话说得透彻。
魏无忌也算听明白了。
他们如此拼命,就是为了阻挡秦国的脚步。
但照目前的情形看,即便给了各国喘息的机会,也无法反抗秦国。所以,他们只能确保秦国在他们这一代不能统一。让秦始皇一生无功,就是他们对天下的贡献。至于后世的事,只能留给后世子孙解决了。到目前为止,他们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不得不说,张良的计谋够狠。
秦国士兵,特别是驻守西北的,简直苦不堪言。他们起初火烧丰草,制造出一大片无人区。这本是秦人的老策略。
老秦人了解草原部落逐水草而居的习惯。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不受侵扰,特地制造出大片荒漠。只要不停烧掉丰美的草地,形成无草区,羊群就无法过来。
草原部落历来行军,前面是骑兵,后面跟着羊群。骑兵负责征战,羊群则是军粮。这种军队走到哪,打到哪,吃到哪。只要有草,羊群就能不断繁殖,近乎取之不尽。但秦人的做法让羊无草可吃,只好慢慢远离秦境。然而这次,冒顿单于回来后,情况完全不同了。他先是说服了东胡和大月氏两国一起在西北抵抗秦国。这两国也都是游牧民族。
东胡早在头曼单于时期就被匈奴征服,如今只能跟随匈奴的指挥棒转。大月氏也是如此。
他们最怕的就是冒顿转头攻打他们。
毕竟,如果冒顿不打秦国,就只能向西扩张。
这样一来,他们的国家就危险了。
所以派些兵马让冒顿和大秦拼个你死我活,自然容易说服。
这是一场涉及天下的三角行动:冒顿回国后联合西北;秦国内部,嬴风在等待时机;张良则随着魏无忌回到了大梁。
三方面都在等待一个机会。
对于大秦来说,这恐怕是最苦涩且难以承受的机会。大秦西北防线广阔,但十几万秦军散布在数千里的战线上,捉襟见肘。
蒙恬起初使用的是蒙家军,虽然战力强劲,但也只是拆东墙补西墙,独木难支。从东到西,至少有三四十股势力出来劫掠。从原来的燕国边境到大秦西部边境,几乎沿着周王室的边境绕了个圈。
后来秦王又增派了王贲、蒙毅、蒙放、李信等年轻将领。
总之,除了王翦和蒙武需要留守咸阳,其他人全部出动。
嬴风自然没去,因为他有所等待。
等待李斯的那场败绩。
“你们啊,就是没挑对人。”诸葛亮说道。
李斯现在几乎每天三次来嬴风这里报到。
他就想弄清楚,这位大秦公子何时会同意出兵讨伐冒顿。
但嬴风整天和掺骇一块儿观赏歌舞,饮酒食肉,根本不把秦国的事放在心上。
诸葛亮倒是沉得住气,竟然硬生生陪着这两位大少爷,一点也不急。
李斯过来催促时,他反而来了这么一句…
"诸葛先生,您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李斯反问道。
"我们早先不是说得好好的,用八万秦军去交换冒顿出征嘛,这是用来迷惑敌人的计策。你们现在还没按计划行动,怎么突然就要直接跳到最终一步呢?"
诸葛亮提到的,正是他们起初商定的计策:大秦需找一位武将,率八万兵马直冲冒顿的大本营。但这八万士卒得孤军深入,假装战败,这位将领也得扮演败军之将的角色。随后,希望冒顿因骄傲轻敌而出动主力军,到了那时,赢风才有机会出手。
"谁能想到局势变化这么快呢。年轻的将领们都已派出,京城剩下几位年迈的老将军。王翦将军显然不适合,蒙武将军……皇上又舍不得派他去。"
"那找个皇族中人不就行了?"
"没有人选啊。这个计谋说它复杂不复杂,说它简单也不简单。这人必须具备一定的军事才能,不然到不了敌人的核心,万一露馅儿就糟糕了。所以……"
说到这里,话音戛然而止。李斯日复一日前来,目的其实很明显。
"皇上的意思是,既然是要当败军之将,何不让公子您亲自上阵呢?"
"我?"
赢风手里摇晃的酒壶,在这突如其来的建议下,瞬间稳住了。
"什么意思?让我故意输?"
难怪李斯一天跑三趟,原来是话里有话。
"对,皇上琢磨了很久,觉得这个败军之将的角色由您来承担更合适。这样一来,您不仅能洗刷名声,还能上演一出先败后胜的好戏。甚至可以说之前的败仗是您引诱敌人深入的计谋。"
哎呀,这不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嘛。
但也有道理,皇族中人得有行军布阵的本事。
皇族中,还有谁能比他更合适?
"好吧,那我亲自走这一遭。"
"不,大哥,我去!"掺骇突然插话。
"你?"赢风惊讶不已。
"对,就是我,我去。"
"不成,万一两军对峙时你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
赢风和秦王政所有的后招都寄托在掺骇身上。如果掺骇在战场上稍有差池,后面的计划就无从谈起,分裂匈奴的计划也将成为空谈。
"绝不可能。"赢风坚决反对。
"可除了我,没有更合适的人了。您作担保,让秦军借给我八万大军平定匈奴。这样既能昭告天下我在秦军中,又能为这次预设的败仗找到合理的解释。因为我毫无经验,失败也在情理之中。"
"然后,我作为担保人,顺利介入此事,助您击退冒顿?"
"对,小弟,还有一个关键点。他知道是我领兵,一定会亲自来。您原来的计划是他领军两次,问题是第一次吞并八万军队后,他完全可以重新部署,让局势回到原点。但有我在,他肯定会怒火中烧,率骑兵而来。大哥开始可以先吃掉他一部分骑兵,再放他回去,他会以为自己是大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