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迁口喷鲜血,不知是因极度愤懑还是被郭开踩伤。满朝文武虽知赵王迁咎由自取,但目睹此景,心中仍感极度厌恶,皆认为郭开残忍如兽。
郭开最后狠命一脚,直击赵王迁心脉,结束了其生命。随后,他迫不及待跑到嬴风面前邀功:“公子,臣不负所托,臣……”
然而,不待郭开欣喜之词出口,嬴风已发出愤怒的冷哼:“郭开,你好大的胆子!本公子何时允你杀赵王了?本公子何时稀罕这区区赵王之位了?”
郭开闻言,如遭雷击,呆立原地,一时语塞。“公子,我……啊!”他刚想辩解,一股恐怖气息骤然从嬴风身上席卷而出,将郭开牢牢压制在地。
众人惊恐地看到,似乎有一只无形巨手从天而降,紧紧抓住郭开,将其凌空提起。郭开拼命挣扎,却如蚍蜉撼树,毫无作用。在那只无形巨手的碾压之下,郭开惨叫连连,最终爆裂成一团血雾。
满朝文武皆被这骇人一幕吓得魂飞魄散,纷纷跪伏在地,大气都不敢出。若非此刻已然跪下,只怕已有不少人因恐惧瘫软在地。
此时朝堂之上,一众朝臣如惊弓之鸟,先前的傲慢与嚣张荡然无存,不少人已彻底崩溃,仿佛瞬间变成了他们曾鄙夷的赵王迁。王翦步出,向公子赢风拱手施礼,冷声询问:“公子,赵国的城池与这些朝臣该如何处置?是否一并处决?”王翦言辞间透出凌厉杀机,此言一出,满殿文武皆胆战心惊,面如土色。
面对死亡威胁,那些昔日趾高气扬的朝臣哪还顾得上尊严,纷纷跪倒在地,哭喊求饶,如同濒死挣扎的丧家犬。赢风神情冷漠,环视众人,声音坚定如铁:“自此刻起,愿归降者,即为我大秦之民;拒降者,斩!”
“斩”字甫落,殿内气氛降至冰点,朝臣们无不瑟瑟发抖。然而,恐惧之余,他们眼中却闪现一丝庆幸。赢风的话,无疑为他们打开了生路。于是,一时间,朝臣们争先恐后地高呼:“公子,我愿投降!”“我愿归顺秦国!”“从此,我便是秦人!”他们那副迫不及待的模样,就如同垂死之际抓到救命稻草的老狗。
人群中,亦有少数赵国的忠贞之士,明知赵国气数已尽,仍选择与之共生死。瞬息之间,已有十余人毅然自尽,以身殉国。赢风对此深感敬佩,下令王翦妥善安葬,以示对这些爱国者的尊重。赵国之事,至此尘埃落定。
不出十日,赢风覆灭赵国、重创匈奴的壮举,如疾风骤雨般席卷中原大地,引发轩然大波。其雷霆手段,令各国为之震动,人们纷纷揣测,不知赢风下一步将剑指何方。曾与赵国联手攻秦的诸国国君,此刻个个胆战心惊,唯恐赢风的利剑下一刻便会指向自家。
天下皆知,赢风一旦决定征伐,所指之处,必有一国覆亡。中原各国笼罩在一片恐慌之中,人心惶惶。
与此同时,远在咸阳的秦王宫内,秦王祖龙虽早已料到赵国败局,但得知确切消息后,仍不禁仰天长笑,对赢风赞誉有加:“寡人之子此番出征,不仅为我大秦扬威立名,更为我朝聚敛巨富,当予以重赏。”
丞相李斯适时进言,提议对赢风封赏。然而,此议一出,群臣面面相觑,一时哑然。赢风如今功勋卓着,财富、土地皆唾手可得,实难寻得合适的赏赐。祖龙见状,便将难题抛给群臣,令其尽早商议出合适的奖赏之策。
正当众人苦思冥想之时,一名侍卫匆匆入殿,带来赢风的最新消息。闻听此言,殿内气氛陡变,众臣面露惊异之色,暗自揣摩其中深意。侍卫禀报道:“公子暂时不回咸阳,他打算绕道魏国,再返京师。”
此言一出,殿内哗然。所谓“绕道魏国”,在众人眼中分明是赢风欲趁势征伐魏国之意。群臣议论纷纷,有人惊叹赢风之雄心壮志,有人担忧此举过于冒险。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意识到,赢风此举绝非一时冲动,而是胸有成竹,即便不能彻底灭魏,亦能使其元气大伤。
祖龙听罢,先是愕然,旋即放声大笑,赞许道:“好!好!好!果然是寡人之子,气吞山河,壮志凌云!”祖龙的笑声中,满是对赢风的自豪与期待。
在祖龙话音刚落,朝堂之上便掀起了一片附和声浪,那些朝臣们仿佛抓住了拍马屁的好时机,争相表忠心。王绾脸色阴沉,内心五味杂陈。
自赵国败亡的消息传入耳中,王绾便知儒家在秦廷的影响力已如明日黄花,尤其是赢风挫败荀子之事,犹如晴天霹雳,令他们这些儒家弟子无处宣泄愤慨。如今,他们既失势又无力,哪敢去与赢风争辩是非?
环顾四周,他人皆因秦国扩张的势头而兴奋不已,唯独王绾心中忧虑重重。他并非不盼望着秦国的强大,只是担忧频繁的征伐会为国家烙印上暴虐的形象,阻碍秦国长远发展。
终于,王绾鼓起勇气,挺身而出:“陛下,此事万万不可行!”他毕生侍奉秦王,对秦国怀有深厚感情,不愿见其走向歧途。
他这一发声,如同冷水泼入沸油锅,朝堂气氛骤变,众人面露不悦,祖龙更是脸色一沉。若非念及王绾的身份与过往功勋,此刻恐怕已有刀斧手将其拖出斩首。此刻提出反对意见,无疑是在浇灭举国高涨的战意。
“公子已破赵国,已无需再添杀戮。”王绾字字恳切,“我军伐赵尚有理由,但欲攻魏则师出无名。魏无忌虽有出兵之举,实乃受迫于形势。公子连续挑起战火,只会令天下百姓陷入水深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