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带着剩下的一头年猪去了白云庄,把年猪分给佃户们。
白云庄的佃户这一年的生活简直天翻地覆。
去年这个时候,他们别说肉了,就是野菜竹笋都没得吃。
但今年,即便没有田悠悠带来的年猪,他们也自己买了点肉回来。
他们给自己留足了两年的口粮,剩下的卖了,分了一百多两银子。
按照他们以前的梦想,若是手上有个百十两银子,还在这里给旁人种地做什么?
他们当然要去县里租个铺子,做点小买卖啊。
可是...
等他们真的有了百十两银子,却发现...
与其去做个不知道会赚还是会亏的小买卖,还不如留在这里给田悠悠种地呢。
最起码,一年卖粮就能卖个百十两。
有什么小买卖能保证每年都能赚百十两呢?
“谢谢姑娘。”佃户们对田悠悠发自内心的感谢,“谢谢姑娘。”
田悠悠让他们起来,“不必如此客气。”
“不管怎么说,来年,我还需要各位给我种地呢。”
“姑娘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种地的。”
有银子赚,他们是一百一千个愿意的。
“我瞧着地里已经翻过了,你们年后可以回自家村子上住上一段时间,开了春再来也不迟。”
雪还在下,田悠悠和晏尧在慈州府的街上逛着。
她想给家里的两个弟妹买点东西...
走过一间铺子的时候,田悠悠停下脚步,不可思议的转头看去。
这里什么时候开了一家...金缕衣暖锅?
她记得这里原本应该是...七星楼?
对啊,这里原本应该是七星楼啊。
怎么变成金缕衣暖锅了?
而且这会儿还没到午时的饭点,已经有不少人进去等着了。
田悠悠好奇,也走了进去。
“姑娘。”里面的伙计是新面孔,不认识田悠悠,“这是你的号牌。”
田悠悠接了伙计递来的竹牌,上面写着个拾捌。
也就是说,还没到饭店,已经有十八桌在等着了。
她后面还有人进来排队...
“田姑娘。”突然,人群里挤过来一个人。
田悠悠看他,有点眼熟,是七星楼以前的伙计。
“我们大掌柜在楼上,看到您了,请您上去呢。”伙计端手,请田悠悠跟着走。
田悠悠叫上晏尧,跟着伙计上楼。
“田姑娘。”谢大掌柜朝着田悠悠行了个拱手礼,“请坐。”
田悠悠坐下便问,“七星楼何时改成暖锅了?”
谢大掌柜有些不好意思,“去年我就有这个想法了,今年...今年这粉条有货,我就立刻改了。”
“田姑娘,你都不知道,各地有多少人慕暖锅之名而来。”
“而且,大家都知道,正宗的暖锅出自七星楼。”
“所以...”
所以他干脆就把七星楼改成金缕衣暖锅了。
“这改了能有两个多月了。”
正好是菊芋粉条上市的时间。
“田姑娘,你来得正好,你尝一尝,看我这暖锅还有什么要改的。”
谢大掌柜说着,伙计已经把暖锅送上来了。
一口炭火暖锅,陆陆续续的配上各种菜品。
为首的就是小河沟村出品的金缕衣和菊芋粉条。
其他的有炸过的响铃卷,还有田悠悠弄出来的虾滑、鱼滑、鱼片、虾。
七星楼举一反三弄出了小肉丸、菌类、萝卜、白菜、豆腐等。
荤素搭配,但是菜品还是太少了。
田悠悠拿起筷子,开始烫食。
其实暖锅就是火锅,但没有配蘸料,完全靠汤汁里的味道。
七星楼调制的味道,和她当初在食市上调制的差不多,只做了简单的调整。
“这也是田姑娘弄出来的?”晏尧惊奇极了。
暖锅的名声在外,但很多人都只知道暖锅源自慈州府的七星楼。
田悠悠指了指他的筷子,“别呆着了,快尝尝。”
晏尧尝了一口,冬天吃这暖锅,暖身又好吃,难怪大家追捧。
田悠悠...难怪表弟如此在意,她如此聪慧,古灵精怪,这么有本事,由她做太子妃,大祈将来...定会不一样。
田悠悠去晏家的时候,粉条刚开始交第一批货。
她还没尝过今年的粉条。
夹了一筷子放入锅中,煮了一会儿,夹起来弹性十足,和去年的品质一样。
“谢大掌柜用了我的点子开铺子...”田悠悠抬头看向谢大掌柜,“大掌柜,是不是也...”
谢大掌柜是个聪明人,她这话开了个头,他就知道其中的意思了。
“姑娘想分多少?”
田悠悠:“这家店原本就是谢大掌柜的七星楼,我没道理要它的。”
“我是想...我们可以合伙开一家新店。”
谢大掌柜一愣,“现在开?来得及吗?”
开一家酒楼要准备的事情很多。
尤其是在慈州府开,因为暖锅的盛行,慈州府新增了很多家做暖锅的酒楼。
现在光是想要买个能做酒楼的铺子都很难。
田悠悠闻言,眼珠子急速转动。
既然很多外地人赶到慈州府来吃暖锅,那也不是一定要在慈州府内...
在慈州府郊外也可以...
“可否请伙计去一趟牙行,请牙人凌香来一趟?”
“没问题。”
“让凌香带上郊外挂牌庄子的信息。”
伙计很快就带来了凌香。
“田姑娘,当真是你,我还以为小哥说笑呢。”凌香自来熟的坐在田悠悠身边。
“姑娘可是想买庄子?”
“在白云庄和悠然庄附近,又有两个庄子在卖。”
田悠悠摆摆手,“不急,我想先看看,府城周围有没有庄子,距离府城越近越好。”
凌香拿出册子,一张张翻过去...
“离府城越近越好...”
翻找了好一会儿,才有个合适的,“这个,可以吗?”
她把庄子的图展示给田悠悠,“靠近府城的庄子都不算大,这个只有三百亩。”
“价格也不便宜,三百亩就要四千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