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写此书的初衷(1 / 1)孩子的死亡教育首页

亲爱的儿子们,妈妈此生从没有写书的想法。一直想着年老以后,和爸爸回村种地,养鸡养羊。妈妈喜欢过与世无争的日子。促使妈妈写这本书的原因是,妈妈的生活轨迹突然发生了改变。2023年姥姥突然生病离开了。姥姥突然的离开给妈妈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体验到了“人生无常”这四个字的无情。

在痛苦稍稍缓解之后,随即而来的是害怕。看着儿子们,妈妈无法想象,将来你们要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承受这种毁灭性的打击。每个人的终点都是死,但是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怎么面对自己的死?怎么面对亲人的死?成年人和孩子都忌讳谈到它。妈妈小的时候,有时说到“疼死啦”“累死啦”,等诸如此类的词。姥姥马上就会制止。好像不说“死”,我们就不会死。慢慢的,生活被琐碎填满,产生一种死离自己很遥远的错觉。但是我们都知道,谁也逃不过死。它还是掉在了妈妈头上。毫无防备的,炸裂性的摧毁了妈妈的生活。

儿子们,妈妈将来某一天也会死。任何人都可能在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离开这个世界。其实在经历姥姥离开后,妈妈不再怕死。另一个世界因为有了姥姥,变得和颜悦色。但是妈妈害怕儿子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承受这种痛苦。中国是缺乏死亡教育的,妈妈没找到一本书是描述亲人离开后,日子具体是怎么过的,每一天心情和情绪是怎么样的,该做些什么让自己舒服一些。

妈妈读过一些死亡教育的书,都是理性的描述,有的甚至是童话的。经历过亲人离开的人都知道,道理是懂的(谁也会死),感情上是放不下的。基于这些,妈妈决定对你们做死亡教育。希望那一天到来时,可以给儿子们一份的力量。

儿子们,人的死亡方式大体分两种,一种是有准备的。例如癌症,它是一种慢慢衰弱的过程——虽然疼痛,但是病人是可以为自己的死亡做准备的。可以完成自己的心愿,最重要的是可以和亲人告别。另一种是无准备的、突发的,以这种方式离开的人也不在少数。姥姥就是第二种,晚上准备睡觉的时候,突发昏迷,到离开都没有醒来。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这也成了妈妈心里的痛。好在梦里姥姥和妈妈道别了,梦的事后续再说。

妈妈记录也是以防万一,万一妈妈以第二种方式离开了,你们知道妈妈的真实想法和对你们的期待。可以在短暂失神后,带着妈妈的爱,继续快乐的过自己的人生。孩子们,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句话在姥姥在世时,妈妈很不屑。觉得生活的苦都源于认知,认为生活苦的人都是认知不够。直到姥姥突发昏迷离开后,妈妈才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知。不能理解别人的苦,是因为生活太顺了。姥姥离开后有段时间,妈妈真的觉得自己撑不下去了,真的想随姥姥离开。即便看着儿子们稚嫩的小脸,妈妈的这个念头也会时不时的涌现。

下定决心后,妈妈开始记日记。记录每天心情如何,是崩溃的哭还是忧郁流泪,。哭过后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心灵是如何成长的。在姥姥离开后,妈妈和舅舅还有姥爷,是如何携手处理生活困难的。我们三个又是如何鼓励前行,让家庭结构再次平衡。

这本书原本也不打算是书,只是想写些东西将来留给儿子们,但是在妈妈学习疗愈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有类似经历的人(应该说,所有人都会经历,只是经历的时间不同)。有的是独生子女无人倾诉,有的在短期内痛失双亲。妈妈隔着屏幕都想抱抱他们。人常说“至痛不过生死”,亲人的离世对每个人都是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有的人好多年走不出来,抑郁成疾拖垮自己的身体。有的甚至采取极端,跟随亲人而去。鉴于这些,妈妈决定把它写成书,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人。将来能给同样经历的人一丝安慰,就像朋友一样默默陪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