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 活字印刷(1 / 2)回到古代当皇帝首页

萧羽将手稿递给书坊的掌柜,掌柜的眼睛一亮,惊喜的接过来,随手翻了翻,笑道:“公子写的真快,我这就找人来印刷出本,到时候给公子先过目。”

萧羽轻笑着点点头,又跟店掌柜立了个字据,商量好六四分成,画完押后,就优哉游哉的出了书坊,等着自己的第一本书在这个世界出版。

他立字据也是为了掌柜好,想来一个小小的店掌柜,也是不敢欺瞒自己这个翰林院待诏的。

但转念间,萧羽就开始发愁,阿泉在一旁问道:“少爷,您叹什么气,这不是马上有钱可赚了。”

萧羽转头看了一眼书坊的招牌,“文书坊”三个字刻画在木牌上,说道:“等他们第一本书成书,岂不是要等两三个月?”

阿泉有些奇怪的看着自家少爷,出了军营后,阿泉还是习惯性的称呼萧羽为少爷,这是十几年的习惯,印刷一本书,两三个月岂不是很正常,自家少爷在担心什么?

没错,萧羽忧心的地方就在这里,这时候的印刷术,普遍是雕版印刷,请雕工师傅们在木板上雕刻,而且还是将字反向雕刻出来,速度极慢,光是一页书,往往都要耗费一天的时间,更何况一本书。

将字反向雕刻出来后,在印版上刷墨,铺纸,使得印版上的字转印到纸张上,萧羽写的第一本白蛇传已经算是比较短的小说了,若是后面再写个西游记,梁山伯与祝英台之类的,岂不是要更久?

萧羽思来想去,眼睛一亮,脱口而出:“活字印刷!”

但转念间,他就又犹豫起来,这个年代,虽然还没有发明活字印刷,但即使是在自己的那个世界,在活字印刷出现以后,也普遍不能大规模推广,即使到了清末,也无法成为主流。

活字印刷是用胶泥做成字模,然后一个个在火上烤硬,排版时将这些字模粘在木板上,印刷前刷上一层油墨就可以覆纸压贴成书页。

这种胶泥其实就是带黏性的陶土,尽管它可塑性很强,但并不怎么耐磨,一套字模用不了多久就会严重磨损,在经济性上还不如雕版,后世也有人尝试用木头制字。

但木材沾水就容易变形,比起陶土还不耐用,所以还不如陶土。

由于材料的限制,活字印刷术发明后一般只用于印制一些粗糙的宗教传单和小册子,真正的书籍一般用雕版印刷更加实用。

当然,也有人尝试用金属材料制作活字,如最常见的铜,因为铜比铁软,也足够耐磨,但铜一直是贵金属,而一套大小齐备且要随时更换的铜活字字库造价惊人,只有朝廷才有这个财力来投入,在民间则很难推广。

除了材料之外,活字所用的油墨也是个大问题。古代所用的墨和日常书写一样,都是用水性墨,但这种墨用在木雕版上还将就,但用在光滑的金属上却很难附着。

最后一个因素则是排版问题。这时的印刷工人其实大多不识字,如果是雕版的话他们照着字样雕刻出来就行了,而活字排版就需要真正识字才行。而要找识字和能校对文字的工人,无疑意味着成本的进一步上升,在人力成本一直低廉的古代华夏,这无疑也会阻碍活字的传播。

所以,萧羽思来想去,还是放弃了活字印刷,阿泉看自家少爷一会愁眉不展,一会喜笑颜开,问道:“少爷,出了什么事?”

萧羽看了一眼这个自小跟着自己一起长大的人,露出一个温暖的笑容,遂将自己刚刚的想法告诉了阿泉,阿泉仔细聆听,有些似懂非懂的点点头,阿泉从小也是跟着自己读过书的,所以萧羽一解释,阿泉也就立马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