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任研究中心副主任的柯立文在这时展现出难得的冷静(这也是上面后来提拔他的原因之一),他先让大家先休息半小时,然后自己独自在研究起实验日志。
平心而论,柯立文虽然是“不可宽恕”的罪人,但其业务和科研水平确实是对得住他自己的岗位,他先是让助理把系统的实验日志按自己的要求梳理清楚,然后便拿着这份梳理日志修修补补,如今的他像极了那些为毕业论文而连夜突击的学生,柯立文喝着黑咖啡,心中难免自嘲,没想到自己也会有这样的一天!
虽然还没有头绪,但也只能这样,等报告模板出来再召集大家开会,集思广益,这样效率更高,也才有可能在四个小时后将最终报告呈交给上面。
柯立文认真的敲键盘审阅,然后发现梳理日志的内容有些不妥,他拿出原版对比,发现是自己的助理疏忽错误,将其中一段内容的ron(中子)错写成rion(中微子),两者虽然只差一个字母,但根本不是同一种物质,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柯立文对这种“低级错误”感到不满,再加上自己心情不好(如此高压想好都难),想把助理叫过来教训一番顺便“宣泄”,就在这时一个想法突然在柯立文脑中闪过,让他疑惑片刻。
中子?中微子!
这不禁让柯立文想起自己多年前所看的一篇论文,论文出自中国一位姓赵的年轻教授之手,当中大胆提出中微子发生碰撞后会产生巨大能量的猜测,这让当时柯立文十分震惊和感兴趣,如今再回想也不免感到震撼。
那些改变人类命运的发现和决定往往取决于那一丝稍纵即逝的灵感。
柯立文再次查阅那篇论文,反复阅读,一个大胆的想法随即在脑海中形成,虽说是天马行空,但对于这离奇而无法用常理解释的现象,也属实正常。
那一夜,一篇将令世界天翻地覆,且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报告横空出世,而它的出现在当时仅仅只是为了应付上级。
柯立文及其下属在鏖战三小时后将报告交给卡奈特,平日里,卡奈特会对这类报告内容反复细看,且必定退回让对方修改,甭管好坏,反正修改就对,不退个两三次都不是他卡奈特的作风,然而这次,卡奈特不像以往,只是扫视几下便直接上交,因为离报告截止时间已经所剩无几。
就连写报告的本人也无法完全弄清楚报告本身的逻辑,恰如那些学术荒废的毕业生为写毕业论文,东凑西拼,胡编乱写,最终诞生出学术垃圾文章,柯立文的水平很好,作为世界顶尖科研人员的他哪怕是注水也不至于“垃圾”水平,但要真让他将这报告公之于众,恐怕他只能无奈苦笑,举手投降,表示自己可丢不起这脸面。
报告交了上去,剩下的只能交给上帝,研究中心出了这么大摊子的事,像卡奈特和柯立文这样的高官只求能保住饭碗就万事大吉,出乎意料的是,上层在收到报告后,居然像个没事人似的,只是给了个“此事保密,一切照旧。”的回复。
这可让研究中心的人高兴坏了,原本以为自己要收拾包袱走人,结果相安无事,在这世道,有份安稳且待遇好的工作已经十分不易,研究中心的人庆幸自己受上帝眷顾,当然更得感谢柯立文博士的“力挽狂澜”。
就在柯立文被同僚奉作“英雄”的同时,他本人却愈发不安,总感觉哪里不对劲,作为在体制内混了几十年的老油条,他深谙其中道理,像研究中心爆炸这么严重的事故,高层是不可能没有任何动作和反应,除非有某些事情阻碍他们亦或即将有大规模动作,他将自己的忧虑私下告诉好友卡奈特,卡奈特也是个“老人”,自然明白其中端倪,实际上他也觉得事出蹊跷,只是面对这种不可控的状况,卡奈特也无能也力,对方这次的不按套路出牌,怕如中国纪检行动那般,不动如山,烽火燎原,二人唯有听天由命,静心等候。
果不其然,一个多月后,欧洲能源委员会派人来调查事故,不过一个月的时间足以让卡奈特和柯立文等人做好功课准备,他们向调查员解释事故完全是当时操作人员池田优秀因操作不当所引发的灾难,完全是此人的责任(背锅侠),恰巧当时对撞机中存在一定数量的中微子,在充能的情况下促使中微子加速至光速,从而使中微子群高速运动并发生极微概率的粒子碰撞,最终导致爆炸。
这解释听起来像是扯淡(事实的确如此),能源委员会的调查员听完后也十分无语,不过柯立文还是拿出一些数据和资料给自己的解释佐证,从理论上讲,这样解释是说得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