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机工坊和宋先生的安危乃是重中之重,尔等切不可疏忽大意!”
临行前,朱敏铖对两名营长一再叮嘱。
经过一个月的建设,位于日照的蒸汽机工坊、纺纱机工坊和冶铁工坊均已投入使用。
就在日前,首批100支完全自主生产的棕贝斯燧发枪运抵兖州。
朱敏铖不自觉地摸了摸腰间。
那里别着一支工坊为他特制的燧发手枪。
“大人放心,我等定不负所托!”
“人在工坊在,绝不让宋大人和工坊有任何闪失!”
两名营长郑重承诺。
一千余名北伐军护送着在兖州招募的六千名工匠、民夫,连同大顺追赃拷饷得到的三千石粮食,浩浩荡荡地奔赴日照。
这只是开始。
后续朱敏铖还将源源不断地迁移兖州、济南、青州等地的百姓到日照。
“日照位于鲁东南,并非战略要地,历来鲜少被人关注。且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依托五莲山打造陆地防线,凭借海上贸易获取物资,足以成为北伐军的重要后勤基地。”
“实在不行将来还可以从海上撤离!”
朱敏铖心中思索着。
营帐外传来北伐军士卒训练时嘹亮的口号声,不时响起一阵阵急促的鼓点,继而是密集的射击声。
这一个月来北伐军从未放松训练。
“以如今的北伐军,对上建奴八旗应该也能五五开了!”
对此朱敏铖颇为自信。
装备了燧发枪、刺刀和拿破仑炮的北伐军,在武器装备方面领先当前世界一个多世纪!
朱敏铖脑子里更是装着未来三个世纪最先进的战略战术思想。
且是经过了实战检验的!
北伐军之所以跟八旗五五开,纯粹是因为士卒训练时间尚短,熟练度和士气都还欠缺。
否则,就是碾压局!
当然了,战场上没有什么是绝对的。
“拿下郭升手里的大顺军,只要给我足够的时间,就能培养出一支三万人的可战之兵!”
想到这里,朱敏铖当即下令:
“全军拔营,目标阳谷县!”
与此同时,济南城外大顺军营地。
“将军,那清廷的方大遒又命人送来了书信!”
一名亲信快步来到大顺济南将军余亮面前。
“今大清据有京畿,气象煌然,有天下一统之势!…若兄审识天时,率众来归,自当优加擢叙,世世子孙,永享富贵…所部将领、兵丁人等,各照次第升赏…若稽延观望,不早迎降,大军既至,悔之晚矣!”
余亮打开密信皱着眉头念道。
“方大遒在信中承诺,若是我能率众归顺清廷,他可保举我做山东总兵!清廷亦承诺予一子爵,保我等世享荣华!”
“你以为可信否?”
余亮有些踟蹰。
亲信闻言立刻答道:
“将军,这次方大遒随信送来了清廷的任命文书和子爵印绶,想来是做不得假!”
顿了顿,他继续说道:
“永昌皇帝屡遭重创,恐难以东山再起。山东民乱四起,将军还需早做决断!崇祯皇帝是大顺逼死的,大明视我等为雠仇。除了清廷,何处有我等容身之地?”
余亮重重叹了口气。
“不错!天下虽大,却无我等弟兄容身之地!”
“为了弟兄们,我忍受些许骂名又算得了什么?我意已决,明日即举众投降大清!”
亲信心中鄙夷,脸上却一副动容的样子。